“小盆景”点亮乡村振兴“大风景”

本报记者 何婷婷 本报通讯员 唐 倩

版次:A01  2023年09月2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游客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细细品味盆景艺术

盆景被誉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得精气神之三味,融诗书画于一盆”。9月15日,在八公山区山王镇林场村,第四届八公山文化旅游节暨盆景园艺展如期而至。走进设计别致、环境幽静的庭院中,一排排精致盆景映入眼帘,让人目不暇接。这些盆景作品将大自然的山水浓缩,千姿百态,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盆景展在精彩的锣鼓表演中盛大开幕,震天的锣鼓、风趣的翻镲、飞起的铜锣、舞动的绸带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营造了热烈氛围。“这些盆景都很有特色,欣赏一件盆景作品就仿佛看到一片美景,让人回味无穷。”张先生是一名盆景、奇石爱好者,听说八公山盆景展开展了,当天特地从外地赶来,看到这些造型精美如画的盆景作品特别高兴,在一件件盆景作品前驻足赏析,拍照留念。他感叹说,“好的盆景能把大自然的美景浓缩其中,这就是盆景的魅力所在!”

“我们村已经连续四年承办盆景展,今年第四届盆景展现场,我们集中展出了120多件精品盆景,这些盆景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类题材,充分展示了盆景艺术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林场村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些盆景以八房系鱼川、宫坂系鱼川、黄金真柏、黑松、侧柏、柏树、地柏等为主要应用树种,其“古、灵、精、怪”的艺术造型在盆景界广受赞誉。

近年来,山王镇紧紧围绕农旅融合发展思路,引导群众利用闲置土地进行盆景艺术创作,将普通庭院变成特色园艺苗圃“小观园”,走出了一条特色的“庭院经济”新模式,实现了小景观与大市场的无缝对接。林场村因地制宜,把盆景融入庭院设计,着力打造“一步一景、一院一景”的绿色庭院,发展集“观光”、“田园”为一体的庭院经济,让点缀生活的小盆景开出“致富花”。同时还邀请了国际盆景奖获得者、安徽盆景协会副会长柳伟先生驻村指导,鼓励引导村民加入到盆景制作队伍中,培养乡村工匠人才,推动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截至目前,林场村从事盆景工作的农户约25户,种植面积约400亩,从业人员60余人。

此次盆景展布置在庭院中,融入了徽文化设计,将人与景融为一体,形成人在景中走、如在画中游、景因人而动、人为景而留的意境。“我们希望在盆景展中充分展示林场村盆景特色和盆景艺术魅力。”该村有关负责人表示,盆景展的举办,对弘扬中国传统盆景文化,传承盆景制作技艺,提升林场盆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既推动了集体经济茁壮发展,又让盆景进入千家万户,让更多的人享受如“诗”如“画”的浓缩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