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中秋

钱续坤

版次:03  2023年09月2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中秋不仅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寄托了人们无限的遐想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些情感充沛、心思细腻的文人墨客,面对那一轮皎洁的明月,怎能不直抒胸臆,不借景抒怀,不托物言志呢?苏东坡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诗词多见“月”的身影,不少还与中秋有关。

苏东坡的中秋诗词,最为脍炙人口的当属《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特别是最末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很容易让人误以为这是写爱情的。其实,这首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的千古名篇,是苏东坡写给弟弟苏辙(字子由)的,词前小序即交代了写作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当时,苏东坡因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外放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上,且与弟弟七年没有团聚,于是在当年中秋趁着酒酣,即兴遣怀:“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与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实际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难能可贵的是,这首词并不仅仅局限于作者对弟弟的怀念之情,可以说是苏东坡在中秋之夜对所有经受离别愁苦之人所表示的美好祝愿。故《苕溪渔隐词话》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尽管兄弟二人相见很难,但是每逢重大节日,还是经常写诗相和,或是吐露心声,或是畅叙情怀,或是温馨问候,苏东坡的《中秋见月和子由》便是中秋咏月诗中的上乘之作。这首长歌十四联二十八句,从月升写到月落,既形象地描绘了中秋之月,又生动地记述了中秋人事。诗中“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气势堪壮,“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想象独特,“千灯夜作鱼龙变”,“低昂赴节随歌板”说出民风,“归来呼酒更重看”,“对月题诗有几人”道来己情,全诗情景交错,低回中转酣畅,激越中出哀婉,兄弟间坦诚相劝的洒脱恬淡之情,仿佛跃然纸上。这也难怪年长两岁的苏东坡会在《送晁美叔发运右司年兄赴阙》中如此喟叹:“我年二十无朋俦,当时四海一子由。”

兄弟别离既然能够“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那么兄弟相聚又当是怎样的情形呢?宋神宗熙宁十年二月,苏辙与苏轼终于久别重逢,四月相陪同赴徐州,八月中秋之后方才离去,这是兄弟暌别七年来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苏东坡为此作有《阳关曲·中秋月》:“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团圆的愉快,又从当年当夜推想次年中秋,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读来境界高远,意味深长。

与弟弟再次分别两年后,即元丰二年(公元1079),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场飞来横祸彻底地粉碎了他希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然后功成身退的幻想。元丰五年(公元1082)中秋,他作有《念奴娇·中秋》,其中“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化用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一方面真实地展现了他孤单凄凉的景象,另一方面充分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的憎恶。这首狂放不羁、超尘脱俗的作品,虽然带有一定的消极成分,不值得讴歌称颂,但它之所以产生,正是由于黑暗现实所造成的。

此外,苏东坡还作有《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尽管这首词的写作年代有所争议,但是全词突出一个“凉”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夜来风叶、孤光明月等景物的描写,将吟咏节序与感慨身世、抒发悲情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词末的“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两句,读来实在唏嘘,不免让人感世道之险恶,悲人生之寥落。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东坡的中秋是浪漫深情的,是善解人意的,是逍遥旷达的……可以说,苏东坡的中秋是绝大多数中国古人文人的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