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六个坚持”,科学运用“六个坚持”

王书媛

版次:03  2023年09月1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党的二十大报告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精准概括为“六个坚持”。科学解读“六个坚持”内涵,正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新时代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坚持人民至上:历史唯物主义的守正创新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因此,可以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习近平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就需要以人民为中心联系群众、依靠群众,坚持“人民至上”。具体来讲须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坚持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者,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守住执政为民的执政本色,就是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就是要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判断我们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尺。二是要遵循人民意愿。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性质和国家的性质决定了我们党领导国家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体现人民意志,反映人民意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道出了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意志,遵循人民意愿,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是要汇聚人民力量。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的前进动力来源于人民群众的整体合力。具体来讲,推动历史前进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来自人民群众,推动社会变革的力量来自人民群众,党的理论创新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因此,必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汇聚人民力量。

坚持自信自立: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遵循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阐述坚持自信自立时指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篇章是中国共产党人依靠自身力量实践出来的,贯穿其中的一个基本点就是中国的问题必须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由中国人自己来解答。”坚持自信自立,具体就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是坚持独立自主。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失去独立自主,就无法坚持从本国实际出发制定促进国家富强民族兴盛的路线方针政策,就无法让群众过上更加有尊严的富裕生活。独立自主是一个民族的精魂,是一个主权国家的基本标志,是走向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基本前提。二是坚持调查研究。毛泽东同志指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坚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具体来讲,就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通过调查研究,通过工作实践总结经验、发现真理、检验真理、运用真理进而实现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三是坚持立足国情。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国家的理论和经验都可以在立足国情的情况下借鉴,在借鉴中结合,在结合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愈加自信。反之,如果脱离国情,我们的事业就会遇到曲折,就会出现损失,就会陷入危险,就无法自立自信。因此,我们要自信自立,就需要从本国国情出发研究问题、攻坚克难、奋勇前进。

坚持守正创新:真理两重性的科学把握

真理的两重性原理为我们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指明了正确的方向:“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真理具有绝对性,要求我们必须始终恪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正’,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真理又具有相对性,就是要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新’”,就是要做到立足国情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强调:“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坚持守正创新的典范。具体表现如下:一是在党的建设中要坚持守正创新。在党的建设中既要继承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则,坚守初心本色,又要根据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环境新条件,提出一系列关于科学建党的新理念。二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守正创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既要坚持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又要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进行理论创新。具体来讲,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保证红色江山不变色不变质,又要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新情况进行理论创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成就。三是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守正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守“社会主义现代化”之正,又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之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在习近平的系列重要论述中,中国式现代化既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基本原则,又根据新时代不断变化的条件进行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实践创新。

坚持问题导向:科学把握矛盾解决矛盾

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事物的矛盾也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矛盾。习近平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新时代新阶段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具体来讲,就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研究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

面对新时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我们需立足实践,坚持问题导向,抓住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及矛盾主要方面,研究矛盾运动规律,利用矛盾运动规律,解决新问题,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坚持系统观念:整体部分关系原理的时代运用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事物的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整体的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坚持系统观念,就是要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方面做好统筹大局,兼顾各方。具体来讲就是在发展中统筹好国内发展和国际环境之间关系,统筹好民族复兴大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系;统筹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安全等方面建设的关系;在每一具体建设方面要以系统观念统筹各部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坚持系统观念,做好整体谋划,通过统筹兼顾,实现优化组合、优势互补,推进社会主义各方面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坚持系统观念还需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习近平提出7种主要思维,即“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底线思维能力”。坚持系统观念,运用科学思维方法,从整体和部分两个方面把握发展中的各方面情况,推动社会主义各方面事业高质量高效率发展。

坚持胸怀天下:人民解放和大同思想的时代运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也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为人类谋解放的理论,是为人民谋幸福的理论,也是谋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在中国文化中就有天下大同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理所当然坚持胸怀天下的价值立场。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胸怀天下就需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习近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50周年纪念会议上发表讲话,主张“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是人类共同事业;公平正义,是世界共同理想;民主自由,是各国共同追求。世界处在普遍联系之中,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是相互联系的世界一部分,世界各国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等重大问题上,都有共同的命运。只有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才能在世界上形成普遍共识,凝聚行动合力,共同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诸如和平共处、环境保护、经济发展、民生福祉、摆脱贫困等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二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近百年来,人类在科技上的突飞猛进,经济上的迅猛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时代,但是人类同时也面临环境恶化、贫富差距、地区冲突、冷战思维、金融危机、恐怖主义、霸权主义、流行病毒、粮食安全等问题,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之问,习近平提出“五个坚持、五个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全球安全倡议、全球发展倡议的提出,‘一带一路’的推动,是中国政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表现。”当今世界,机遇与挑战并存,各国之间和则共赢,斗则同损,世界各国唯有携手应对挑战,合作共赢,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守正创新,是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利于指导我们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正确认识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新的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