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转型发展

——访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束学叁

版次:02  2023年09月19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周 玲

“时隔两年,市委再次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旨在对标先进典型,进一步破除思想藩篱,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忠诚尽职、奋勇争先,持续推动淮南高质量转型发展。”日前,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束学叁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市生态环境系统紧紧围绕市委“五大”和“六破六立”工作要求,聚焦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目标任务,坚持“破”字当头,敢于攻坚克难,干在实处,走向前列,努力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淮南高质量转型发展。

“找准‘参照物’,把‘标杆’立得更高。”束学叁说,生态环境事业的发展,总是在不断拉高标杆中实现追赶跨越。淮南的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正处于爬坡过坎的攻坚期关键期,迫切需要我们树立雄心壮志,主动拉高标杆、争创一流业绩。全市生态环境系统以此次大讨论活动为契机,主动对标先进,认清自身差距,特别是思想观念上的差距,找准“参照物”,立好“新标杆”。当前,生态环境系统主要克服“两种心态”:一是克服自甘落后的“躺平”心态,强化勇争上游的进取意识。坚决摒弃淮南污染排放大、基础设施差、历史欠账多、环保工作困难重重的畏难情绪,增强“一日无为、三日难安”的责任心,保持“慢进是退、不进更是退”的紧迫感,敢于“跳起来摘桃子”,拉高标杆争上游,扬长补短创优势,努力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前进。二是克服自降标准的“中游”心态,强化走向前列的进位意识。坚决打破淮南环保与自身比进步不小的自得心态,放大格局、放宽视野,自觉把工作放到全国全省一流的坐标系中去衡量,把“争”的参照物定得更高些,把“进”的目标定得更远些,敢于和沪苏浙、合芜滁比,敢于挑战先进、过招高手,在横向对比中确立优势,让标兵越来越近、追兵越来越远。

“聚焦‘攻坚战’,把‘硬仗’打得更好。”束学叁说,污染防治攻坚战是我们的主责主业,也是一场硬仗。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继续聚焦“攻坚战”,敢打“歼灭战”,善打“提升战”,能打“持久战”,努力把这场“硬仗”打得更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环境获得感。一是打好“绿色转型”升级战。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优化调整和倒逼作用,加快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非化石能源发展、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强化“三线一单”空间管控,大力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壮大生态经济,加快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切实从源头治理上实现重大突破。二是打好“减污降碳”协同战。实施好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坚持PM_2.5和臭氧协同治理,完善“源头——过程——末端”全链条治理模式,升级实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减污降碳和生态环境综合、系统、源头治理,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三是打好“淮河生态”保护战。实行一河一策、一湖一策、一库一策、一口一策,加强域内主要河流干支流、湖库、左右岸协同治理,建立健全“污染者付费+第三方治理”模式,完善优化水生态补偿机制,压实压紧水环境治理责任。四是打好“生态修复”治理战。高效益整合政策资源,加快以煤系固废为主的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将沉陷区综合治理与生态城镇、生态家园、生态公园建设相结合,重塑城市生态景观,构建山水环抱的城市景观空间格局。

“对标‘高标准’,把‘环境’做得更优。”束学叁表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重要指示,对标先发地区,立足生态环境职责,“三步”优化营商环境。一是做到为企服务“先行一步”。当好服务企业金牌“店小二”,实行服务“五跟进”,项目落地即跟进、环评报批即跟进、项目开工即跟进、项目投产前即跟进、申领排污许可证即跟进。二是重大项目审批“提速一步”。建立市级统筹、县区配合的重大项目周调度机制,指定专人跟踪指导,开辟“绿色通道”,实施环评与排污许可“并联”审批新模式,着力打造审批最快、服务最优、效率最高的优质环评审批流程。三是解决企业诉求“快人一步”。做好“千名干部入企服务”“十百千”“市级队”和“环企直通车”,畅通沟通协调渠道,及时回应企业关切,帮助企业解决环境治理和信用修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