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开“粮”方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本报记者 周莹莹

版次:A01  2023年09月13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粮安天下,农稳社稷。近年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坚持守好“天下粮仓”,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压舱石”作用。

今年以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强化党建赋能,进一步深入挖掘“党建引领、共筑粮安”党建特色品牌内涵,以推进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业者护航”为抓手,以开展结对共建、无偿献血、解难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保障区域粮食安全,服务乡村振兴,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推动党建业务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突出政治引领,在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上持续发力。坚持“清单+闭环”,推动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研究制定《2023年党的建设工作要点》《2023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等,召开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党建工作重要事项,组织开展党建重点工作“互查互评”及党建发展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坚持“线上+线下”,通过党组会议学习、中心组学习、机关政治业务学习、“三会一课”、交流研讨等学习形式,教育引导广大党员时刻牢记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坚决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大责任。

强化党建赋能,在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高质量发展上精准发力。坚持“为耕者谋利”。严格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指导粮食企业坚持政策性收购与市场化经营“双轮驱动”,做到“人等粮”“钱等粮”“仓等粮”。同时,充分发挥11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提供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减少粮食产后损失。

截至目前,全社会收购小麦59万吨,其中国有企业收购10.6万吨。坚持“为食者造福”。加强原粮质量调查、品质测报和粮食质量安全监测,全过程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管理,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指标的粮食进入政策性库存、流入口粮市场。优化网点布局,重新确定19个粮食应急加工企业,9个粮食应急配送中心,9个粮食应急储运企业、89个粮食应急供应网点,3个粮食应急保障中心,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增强粮食应急保障能力。着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强申报力度及项目管理,2023年成功申报优质粮食工程项目6个。注重打造规模粮油企业、优势粮油品牌,提高优质粮食供给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吃得好”“吃得营养健康”需求。

2023年以来,我市共成功申报“中国好粮油”产品7个,“安徽好粮油”产品24个,产品个数均居全省第一。坚持“为业者护航”。坚持公开透明、灵活高效、便民利企的原则,做好272家粮食企业收购备案管理工作。从严从实开展“严监管强执法重处罚行动年”活动,坚持市县两级联动,开展定期巡查、政策性粮食库存检查、收购和出库专项检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维护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的粮食市场秩序,推进粮食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我市40家粮食企业被评定为A级信用企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带头向结对共建社区拨付帮扶资金3.5万元,在杨圩东巷安装太阳能路灯10盏,方便群众夜间出行,受到社区和周边居民一致好评,积极组织开展“党旗领航、党员带头,文明创建做先锋”活动,荣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结对共建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