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治家 文明立家

——记淮南市“平安家庭”示范户郑兆银家庭

版次:02  2023年09月13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何婷婷

家住谢家集区立新街道长淮社区的郑兆银一家,互敬互爱、崇德向善、睦邻友好、乐于奉献,谱写了一曲文明和谐的动人乐章,被评为2023年淮南市“平安家庭”示范户。郑兆银和爱人始终本着“依托社区,服务社区”的工作宗旨,积极加入志愿者队伍,在服务社区居民需求、弘扬互助风尚、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整治环境助力创城,为群众幸福加分。在社区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宣传教育活动和大规模的环境整治工作时,郑兆银和爱人主动积极配合社区工作,与社区齐动手清理小区内的建筑垃圾、花坛、楼道杂物、牛皮癣、卫生死角。有人问他们:“没白天没黑夜地干,能挣多少钱?”他们说:“我们不需要钱,义务奉献,只要大家的居住环境好了,我就觉得很幸福。”谁家有困难,郑兆银和爱人了解后都会尽力帮忙;辖区院里下水道堵了,她第一时间打电话联系,帮忙找疏通工人;冬天下大雪,天刚蒙蒙亮她便拿着铁锹和扫帚出门,一点点清除道路上的积雪,方面邻里出门……

关心关爱孤寡老人,做好群众“贴心人”。郑兆银和爱人一有时间就上门看望孤寡老人,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问寒问暖,陪他们聊天,并将自己家中的电话和手机号留给他们,叮嘱老人们在任何时候遇到困难都可以联系她,辖区内的老人都夸他们是贴心人。

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做好群众“守护人”。疫情期间,她和爱人利用宣讲员的身份积极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传播正能量。他俩戴着红袖章,穿梭在社区的每个角落,通过走访入户、宣传排查、发放物资、为社区居民量体温登记等,严格落实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充分发挥了志愿者在非常时期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率先垂范言传身教,做女儿的好榜样。为了使女儿能够更加健康成长,郑兆银和爱人一方面洁身自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品位,另一方面率先垂范,为女儿做出榜样。生活中夫妻二人对双方老人也十分尊敬和孝顺,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女儿文明懂事、健康活泼,一家人从未发生过争执,家庭氛围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