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儿童 关爱守护伴成长

——市民政部门开展2023年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综述

版次:A01  2023年09月1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朱庆磊 本报实习生 刘羽佳

为更好守护儿童安全、助力健康成长,今年暑期,市民政部门以“七彩假期”为主题,联合第三方社会组织,认真做好假期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维护儿童权益,丰富儿童生活。7月4日至8月31日,全市累计开展关爱服务活动115场,受益人数2089人次,为全市儿童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调查摸底先行,精心做好筹备。为精心开展好暑期未成年人关爱服务系列活动,在假期开始之前,市民政局联合第三方社会组织,结合6至15岁服务对象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了一份详实的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方案。同时,积极链接社会资源,运用“社工+”服务模式,通过走访核查、电话对接及微信平台进行宣传和招募,引导广大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主动参与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累计摸排出125名困境儿童。

加强教育,守护生命安全。暑期是儿童遭遇溺水、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的多发期。市民政局联合蓝天救援队、市义工联合会、安徽省防灾减灾救灾协会(淮南)救援队以及公益律师等社会组织和专业志愿者,开展“暑期安全不放假”主题系列活动25场。通过开展防溺水安全教育,为孩子们普及防溺水知识及自护自救技能,提高了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意识和家长监护意识。通过开展预防烧烫伤安全教育讲座,增进了未成年人对自我行为的认知,提高了孩子们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通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倡导未成年人科学合理使用网络,抵制沉迷网络等不良行为,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通过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学习在面对校园欺凌、违法犯罪等行为时如何保护自己,养成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

多元兴趣,助力“益”童成长。通过链接专业志愿者资源,组织35名志愿者走进谢家集区孤堆小学、毛集实验区董岗小学、凤台县左集中学等农村中小学,为留守和困境儿童开展以“趣味童心 快乐成长”“养成好习惯 成就好未来”“聚木成林 聚沙成塔”等为主题的兴趣小组活动15场。活动多元化、兴趣化,既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提高动手动脑能力,也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弥补了孩子们因父母外出务工内心的失落感,为他们搭建起相互交流和沟通的平台,在良好的环境中肯定自我、建立自信。

城市探索,放飞人生梦想。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缺少旅行体验和研学实践体验的特点,开展“手牵手结对关爱 心连心‘童’享未来”“科技创未来 让爱伴成长”等城市探索活动10场,助力82名农村留守儿童走出乡村、感受城市发展、体验城市生活。开展城乡孩子“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形成了有效的朋辈群体支持系统,让他们度过了一个健康、快乐、有意义的暑假,引导农村留守儿童树立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追求幸福生活的内生动力。

亲身参与,践行志愿精神。通过运用“参与式”理念,调动未成年人积极参与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孩子们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丰富其实践经验。组织开展未成年人参与“我为创城做贡献 争做文明青少年”“一杯绿豆汤 一线送清凉”等志愿服务活动15场,以实际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以小手拉大手的形式,引导未成年人家庭共同参与,进一步增强了未成年人对家乡的归属感。

红色精神,浸润每颗童心。为继承和发扬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青少年儿童的爱国情怀,八一建军节,市民政局联合第三方社工机构邀请3名退役军人为孩子们宣讲红色故事,让红色信仰在青少年儿童的心中扎根,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在毛集实验区臧巷村项目点,通过实施暑期“蒲公英”培育计划,培养了13名村史馆讲解员,开展讲解活动26次,接待人员238人次,增强了少年儿童对家乡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