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风习习沐寿春

时本放

版次:03  2023年09月1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总爱在傍晚推开家里门窗,面对习习凉风,凭窗远眺。首先映入我眼帘是国家二级博物馆——安徽楚文化博物馆,这里是来寿县游客的首选之地;往北是游客集散中心,再往北便是八公山麓下的合淮阜高速和寿县高铁站了。夕阳下,古老的寿春古城静静地坐落在西边。东北高架起的是通往市区的东津渡双向大桥,是国家南水北调的改建项目。东淝河从南方迤逦而来,汇入瓦埠湖,流过了东津渡后便环绕古城汇入淮河。

望着眼前的胜景,我像是在欣赏一幅绝美的画卷。楚文化博物馆、游客集散中心、高铁站、东津渡大桥都是近年新建的工程,而在这些新型建筑物的南边,便是沉睡数千年的寿春城遗址。时常凝望着这片古老的土地,感受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我常常会让思想的野马奔驰久远。

寿县,历史上五次为都,十次为郡,而说起来,影响最深最远的莫过于楚都十九年,历经二千多年,这里城乡古楚遗迹随处可见。

多年前我曾建议,早日复制成寿春城遗址公园,以加快寿县文旅事业发展,因为楚文化对我们影响太深了。寿郢古都营建于战国晚期,城址总面积达26.35平方公里,相当于现在的寿县新城拓展区,比楚国最早的都城纪南城还大10.35平方公里。那时,这里宫殿林立,城内有郭墙、城壕、纵横有序的水道。城区布局为宫殿区、手工业作坊区、商贸区、墓区。寿春城内建筑物使用的石柱础、素面砖和花纹瓦当,反映了楚国晚期建筑方面的进步和成就,也是楚八百年文明史的传承与结晶。

《史记·楚世家》曰“文王熊赀立始郢都”。前689年,楚国从丹阳迁都于江陵(湖北省)附近的纪南城,史称纪郢。此城虽然规模次于寿春城,但城垣内外遗迹遗物之丰富,整体布局之雄伟,成为楚历次迁都建都的范本。城内的夯筑台基除宫殿较高外,一般属低台式建筑基址,这样高出地面的土台大小有300余处,城外附近也分布着不少这样的台式村落,称为郢子。除独特的建筑外,历经数百年,先楚人还惯用了一些固化的生产生活和文化用品,如铜器铁器、陶窑制品、丝绸麻物、桐油漆木、编钟彩绘等。直到楚中晚期,楚昭王自纪郢迁都鄢郢(今湖北宜城),顷襄王又迁都于淮郢(今周口市淮阳),38年后考烈王移都于寿春寿郢,迁都所到之处的建筑模式和子民生活习俗,无不承传了先楚的遗风。

前241年,齐、楚、燕、韩、赵、魏六国“合纵”抗秦,楚宰相春申君黄歇受命于考烈王佩六国相印率军,不料联军失败。为远离秦侵扰,楚迁都寿春,春申君带着一班人在今天寿春城遗址上设计营造了一个规模空前的都城。迁都寿春后,因以前抗秦失败,春申君不断受到考烈王的冷遇,那时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心灰意冷,四君子各居异域他乡,年轻时的好友芈月已成了煊赫一时的秦宣太后,杳无音信。在寿春城这座国际都市筹建完毕后,春申君毅然远离寿郢,去倾力开发江东去了。

往事越千年。今天,无论你徜徉在寿县城区,还是漫步在乡村古镇,你都会感受到千年楚风的熏陶。城内的孔庙、清真寺、报恩寺等大型建筑,处处留下夯筑的台基基础、圆型梁柱、曲型的拱檐,些许带有字纹的瓦当。还有乡村那些庄台村庄,多四周环水,俗称王郢子、张郢子、李郢子,其模式与楚首都纪郢的村落模式契合,而不像南方的冲子,北方的庄子,西方的寨子造型,大概是楚国一直处于长江、淮河中游多水患的缘故,才使庄台模式村落延传数千年。最让人难忘的还是淮河边乡村造屋做墙基时的场面,一群人抬着一块石硪或木夯,一人唱歌众人和,既可以使大家行动一致,又能让人们劲向一处使;乡村的桐油是很精贵的物品,凡是木器制品完工后,都要用桐油油个二三遍,然后再用油漆漆下,可防腐、防虫,又可让木制品经久耐用。

寿县的民间生活习俗更是深受先楚的影响,穿戴丝绸制品是富贵吉利的象征,绫罗绸缎古往今来都是奢侈品,江淮流域,妇女爱穿绣边衣服,女孩爱穿花鞋;五月端午节为纪念一位大诗人,要划龙舟,吃粽子,家家户户门前还要挂艾蒿,孩子要带香囊,对了!寿县的香草可是出了名的香……

数千年后,今日寿县城乡依然楚风习习,楚韵犹存。

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一座寿春城遗址公园会突兀而起,古遗址文化,安丰塘水文化,沿淮淠庄台文化,大放异彩的楚文化与古都的其他文化交相辉映,寿县的文旅事业将会日臻兴盛,我的窗前也定会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