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用情用力惠民生解民忧

本报记者 张 鹏

版次:01  2023年09月1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今年以来,全市城管系统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充分发挥主力军、排头兵作用,集中攻克一批市容难点、秩序堵点、环卫脏点、设施断点、信访热点、民生痛点,推动市容环境、人居品质、城市形象全面提升,不断增强广大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

深化市容环境综合整治

城管部门聚焦创城“八大提升行动”“6+3”整治,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市容环境大排查大整治大攻坚行动,补短板、强弱项、提品质、抓长效。认真落实《关于深入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全面优化市容环境实施方案》,统筹推进道路街区环境、城乡人居环境、市场商圈环境等“六大提升行动”,督导开展“行走淮南”“烟头革命”“我当环卫工人一小时”等“八大主题活动”,抓好做实清广告、清车辆、清井盖等“十件关键小事”,开展“席地而坐”城市客厅试点,分批打造示范路、示范街样板,引领带动管理标准和质量提档升级。

开展污染防治亮剑行动

市城管部门科学施策、依法治理、重拳出击,打好蓝天保卫战。检查夜市烧烤摊点、餐饮饭店油烟排放及油烟净化设施清洗记录18万余户次,责令整改500多户次,取缔经营性小煤炉10800多个。实施建筑垃圾处置事前核准许可、联审联查、执法督办、规范处置全链条式运行,落实文明施工“六个百分百”。围绕重点区域,采取加密洒水频次、分时段冲洗道路等控尘措施,助力城区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推进科技赋能城市治理

为加强城市管理,我市城管系统创新研发了“五个网上”智能系统,与长三角区域接轨运行。智慧城管系统每月采集案件量达1.3万件,结案率达到98%以上,促进重难点问题高效解决。配套研发路面日常考勤“一码扫描”、简易程序案件“一机办结”、车辆违停罚款“一键缴纳”、摊点商户信息“一库存取”、服务设施点位“一网查询”等智能应用,推广新版“市民通”APP,便利群众举报投诉城市管理方面问题,以“大城智管”助力“大城细管”“大城众管”。

推进城管执法模式创新

在执法过程中,市城管局坚持法治化方向,拓展深化非接触式执法、柔性执法模式,全面推行执法“四先四有”,打造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执法为民新样板。坚持人性化方向,制定我市城管执法领域27项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推行首违不罚、轻微免罚,做到宽严相济、法理相融,让执法有力度、有尺度、更有温度。坚持社会化方向,创新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和网格管理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其广泛的群众性、参与性、自治性等独特作用,促进了城市治理效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