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闵行区正处于建设创新开放、生态人文现代化主城区新征程的起步阶段。未来,闵行如何结合空间新格局、发展新需求和战略新重点,更好地谋划和实现综合交通体系对闵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在最近出炉的上海首个区级交通规划——《闵行区综合交通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中,结合闵行各片区发展实际,提出不同的发展策略,闵行北部交通核心是强化内外联系,中部交通关键是路网密度加密,南部主要是弥补主干路网的缺失,东部主要是优化南北向交通。
融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提升北部交通设施能级
2019年,上海发布了《关于加快虹桥商务区建设打造国际开放枢纽的实施方案》,闵行聚焦核心区和前湾新中心两大区域,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会客厅、世界级滨水公园城市典范和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区,积极贯彻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要求,着眼构建新时代闵行区发展战略优势。
一方面,闵行提高与近沪城市的城际交通联通性,补强跨省级的城际轨道交通线路。依托高速铁路,拓展上海往湖州以及浙西、皖南方向的高铁通道,提高虹桥枢纽的对外辐射能力。另一方面,统筹推进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重点地区服务功能,强化与中心城联系,扩大虹桥国家开放枢纽东向辐射效应。
具体来说,围绕虹桥枢纽这个一体化枢纽,闵行将加快推进13号线西延伸等轨道交通线路的研究和建设,进一步提升虹桥枢纽的服务能级。打通天山西路、申长路、申昆路等东西向、南北向通道,加强内部互联互通。同时研究虹桥枢纽东西向连接通道,加强虹桥枢纽与中心城区的联系。
缓解莘庄立交交通压力健全中部道路网络体系
莘庄立交毗邻莘庄城市副中心,是G60沪昆高速、S4沪金高速、S20西段、S20南段、沪闵高架和沪闵路6路交叉的超大型枢纽互通立交,于2001年建成通车,立交区内共设20条匝道。
莘庄立交位于市郊高快速路网转换的关键区位,西南方向及松江和奉贤等市郊地区进出中心城区主要经G60和S4公路通行,导致大量过境交通集聚莘庄立交,立交超负荷运转。
受到公路、铁路和地铁等重要交通设施的阻隔,莘庄地区被割裂成5个象限,各象限内部路网自成体系,地区路网连通性差。
规划采取“远端逐层分流、近端就地集散、减少冗余转换”的思路,综合提升周边路网功能,缓解莘庄立交交通压力;打破阻隔缝合城市空间,结合外环西段交通功能提升,贯通东西道路,强化区内联动。
据初步测算,外环西段在闵行段的抬升,将释放多条东西向道路,很好地缓解交通拥堵。同样的抬升在S4沪金高速公路上也将有所体现。
支撑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补齐南部交通系统短板
闵行区作为市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全力推进上海南部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2019年,市政府通过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2022年,市委着力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
虽然闵行区共有轨道交通线路11条,站点55个,总里程92公里,但南部马桥等地区缺乏综合交通枢纽作为触媒和引擎,路网存在主干路结构性缺失、通道容量不足等问题。
在《规划》中指出,着力补齐南部交通系统短板,支撑沿线高端创新资源集聚;为支撑南部科创中心与北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空间联动发展,有序推动南北向通道交通功能提升;推进紫竹国家高新区、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等产业区域配套道路建设。
促进浦江第一湾开发建设构建东部骨干交通走廊
闵行区横跨黄浦江两岸,外环高速与浦江第一湾之间岸线长约13公里,已建徐浦大桥和闵浦大桥2条越江通道,在建银都路越江通道,现状越江间距8.4公里。
规划形成5条东西向、4条南北向越江通道,填补地区越江功能短板,构建两岸融合的联系纽带,提升越江集散功能。结合吴泾地区整体转型,提质滨江区域南部干道,支撑重点地区发展。规划研究东部客运走廊能级提升,服务闵行东部南北向城镇发展带。
规划提出,近期加快银都路越江工程建设,启动研究东川路越江通道。黄浦江东岸地区,构建骨干交通走廊,加快浦业路一期建设、研究浦星公路功能提升。
(据今日闵行9月10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