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整治欠薪见实效

版次:A01  2023年09月0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近年来,田家庵区坚持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不断强化源头预防、动态监管、宣传引导、惩处打击,强力推进根治欠薪,用心用情用力保障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

加强组织领导,织密欠薪治理“责任网”。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协调、亲自部署,高位推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抓紧抓实抓好。重点欠薪案件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建设谁负责”的原则,由区领导包保,挂牌督办,人社、住建、公安、工会等部门和属地调解联动、司法联动、帮扶联动,不断夯实根治欠薪工作的组织领导体系和责任体系。

畅通投诉渠道,筑牢政民互通“连心桥”。畅通线上线下举报投诉渠道,线上安排专人接听解答农民工政策咨询和投诉举报,做好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12345市长热线、营商环境平台、信访投诉平台等渠道信息收集与处理。线下安排专人进驻信访大厅,设立日常投诉受理窗口,开展根治欠薪集中公开接访,对欠薪案件做到“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今年以来,处理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市民心声、市长热线、区转办等劳动争议案件1700余件;累计接听涉及工资待遇、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农民工工资等各类电话投诉1100余次。

严厉查处惩治,架起根治欠薪“高压线”。在全区范围抽调业务骨干组成专班,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资保证金收缴、农民工工资支付等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对各类欠薪隐患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今年以来共开展执法检查16次,下达整改指令文书5份。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用好用足行政、刑事、信用等惩戒手段,对拒不配合治理欠薪工作、恶意欠薪的企业及个人从严惩处,移送公安机关立案,追究刑事责任。今年以来,成功解决欠薪案件200余起,帮助3100人次农民工追讨欠薪4000余万元。

做好宣传引导,传播关心关爱“正能量”。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暨“尊重劳动,依法维权”普法宣讲、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执法月等系列活动,围绕在建项目、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交通运输、住宿餐饮行业等领域,组织人员通过宣传宣讲、现场释法等方式,深入开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安徽省工程建设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与监管指引(第一版)》等集中宣传活动,共发放学习宣传材料2000余份,现场答疑农民工300余次,切实提高各领域企业落实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和依法支付工资的自觉性,积极营造关心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围和工作基础。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本报通讯员 吴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