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推进“双碳”目标落地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近年来,国网淮南供电公司通过主动融入淮南市“沉陷区治理+渔光互补”治理模式,着力强规划、重建设、优服务,全力服务地方能源转型发展和生态治理。
强规划,推动采煤沉陷区电网再升级。加强政企协同,建立常态对接沟通机制,全面掌握采煤沉陷区现状信息及相关治理规划,统筹沉陷区治理与电网规划,促请预留生态修复项目电源点和线路廊道。定期开展沉陷区电网现场勘查,系统分析受沉陷区影响电网发展的薄弱环节,加快推进电网安全隐患治理,推动沉陷区电网优化再升级。
重建设,确保新能源消纳通道可靠。加强地区骨干网架建设,全力推进安徽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绿色两淮示范项目潘集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该项目投产后能够充分发挥电网枢纽和资源转化作用,满足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需要,更好服务淮南风光火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设。凤台县丁集矿采煤沉陷区200兆瓦光伏电站作为全省首家按期并网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新能源项目,项目并网运行周期内全部上网电量约55.2亿度,相当于节省标准煤16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29万吨。
优服务,助力新能源产业链落地达产。积极服务凤台县新能源光伏产业基地建设,国网淮南供电公司多次开展上门服务,主动对接地方政府,及时掌握新能源企业用电需求,确保项目准时开工投产,实现“电等用户”。凤台国晟异质产业园项目作为我市发展新能源产业重点建设工程,项目投资大、用电需求急,国网淮南供电公司快速响应客户诉求,仅用时20余天便完成从用户报装到供电方案答复工作。
下一步,国网淮南供电公司将围绕我市沉陷区治理转型发展战略,深度谋划地区电网发展,全力推进“一型三力”(枢纽型、绿色承载力、柔性适变力、融合发展力)地区高水平电网建设,充分发挥大电网平台综合平衡能力,持续提高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和调控能力,引导电网多能柔性互联,实现源网荷储多级协同互动。
(本报记者 周莹莹
本报通讯员 杨 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