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乡村振兴任务 加快农业农村发展

本报记者 李东华 本报通讯员 王诗尧

版次:A01  2023年08月3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今年以来,淮南高新区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抓好粮食生产、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衔接等工作,持续夯实“三农”工作压舱石,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全力保障粮食安全

淮南高新区将“大托管”作为保障粮食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农业生产“大托管”改革推进力度,广泛开展“大托管”政策宣讲,向村民发放“大托管”宣传资料,讲解“大托管”服务工作和政策措施,引领“大托管”提质增效。今年以来,该区17个村已测绘3749亩,有意向托管土地3809余亩,已与农户签订托管合同1696.89亩,与种粮大户签订托管合同1166.41亩。截至目前,淮南高新区已托管土地面积8878.03亩。积极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工作,强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落实,统一采购小麦“一喷三防”药剂发放到种植农户手中,并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小麦长势及病虫害情况,引导农民规范用药,及时增施苗肥、灌溉等,促进了粮食生长,有效预防了病虫害的发生。今年,该区夏粮播种面积约1.8万亩,其中小麦1.1万亩,油菜0.7万亩,产量约5400吨。同时,该区积极引导各村立足资源禀赋,结合村情实际,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涌现出新华村“安新菜园”、徐马村特色火龙果基地、大郢村绿色观光生态农业等特色种植,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加快打造和美乡村

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淮南高新区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该区以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以村为单位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各项重点任务,重点突破和综合整治、示范带动和整体推进相结合,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环境整治工作,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公共基础设施改善、乡风文明进步等互促互进。

据了解,2022年,该区实施环境整治项目9个,完成100座农村改厕;新建水泥路3千米,沥青路1.62千米,解决860户3600人行路难问题。新建6条3公里机耕砂石路,改善8个村民组614户1876人生产耕种条件。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投资270万元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解决2个村1347户5138人饮水安全问题。今年,淮南高新区将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实施一批农村人居环境改造、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加快实现辖区农村水源净化、道路硬化、夜晚亮化、能源清洁化、人居环境美化目标,持续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淮南高新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项目,2023年全区衔接资金计划实施1817万元,共计19个项目,其中,工程基础设施类13个,产业就业及巩固三保障成果等4个,项目管理费及其他2个项目。截至目前,已开工16个项目,资金拨付550万元,资金拨付率30.27%。防范化解防返贫风险,为全区脱贫户及监测户753人购买2023年“防贫保”综合保险中必选项目,补贴率100%。坚持就业优化,把脱贫人员稳岗稳就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中之重,全面落实就业帮扶政策,实施动态监测、岗位储备、精准就业等措施,全区脱贫户及监测户338人(其中公益性岗位99人)实现稳定就业、稳定增收。抓好产业奖补和金融帮扶,2023年春季,为96户发放产业奖补金额15.5165万元,发放小额信贷资金15万元,补贴小额信贷利息0.876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