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淮南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新时代全市组织工作综述

版次:01  2023年08月3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通讯员 淮组言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事业兴。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

岁序更替,笃定前行。近年来,全市组织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中心大局、主动担当作为,全力以赴将组织力量、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动力、发展优势,为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坚持深学细悟,凝心铸魂筑牢思想根基

3月17日,全市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第六期集中轮训班结业,标志着全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实现了党的二十大精神培训全覆盖。与此同时,通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集中轮训、理论研修、专题研讨、网络培训等形式,实现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全覆盖。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组织工作的重大使命。全市各级组织部门始终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课、主课、必修课,抓住“关键少数”引领学,认真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提升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完善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创新方式方法常态学,开展“党课开讲啦”系列活动,落实落细“三会一课”制度,真正实现了常学常新、常学常悟、常学常用;系统培训集中学,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训计划”,深入推进“铸魂赋能强基”工程,市委党校主体班中相关课程占总课时达70%,开展各类专题培训720余期,培训干部9.5万余人次。

知之愈深、信之愈笃、行之愈实。组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教育,并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实现常态化制度化,推动党员干部学深立场观点方法、学懂道理学理哲理、学出信仰信念信心。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制定规范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参加党内政治生活的八条意见,督促党员干部严肃严格落实政治责任。隆重组织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活动,全市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1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中央表彰,11名优秀共产党员、11名优秀党务工作者和10个先进基层党组织受到省委表彰。

树立鲜明导向,选贤任能锻造骨干队伍

推行“亮绩”制度、开展“比绩”活动、用好“考绩”结果……7月24日召开的全市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二季度工作会议,聚焦经济运行、科技创新、安全生产、营商环境、民声呼应等工作,采取PPT形式,对各县区各单位工作情况逐项晾晒、逐一分析,鼓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了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首在用人。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入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围绕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制度机制,建强堪当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首关不过,余关莫论。近年来,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强化“三案”精准管理,深入开展“调研式”考察,持续开展领导干部政治素质正反向测评,严格落实“凡提四必”、廉政意见“双签字”、全程纪实等制度,坚决把政治上不合格的干部挡在门外,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事业兴衰,关键在人。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用人导向,结合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将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涌现出的一批优秀干部选拔进领导班子,各级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和干部队伍活力进一步提升。突出合作交流,选派135名干部人才赴沪苏浙地区实践锻炼,推荐23名优秀年轻干部到省直单位和战略性新兴企业跟班学习,与淮河能源控股集团互派18名业务骨干挂职锻炼。完善市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全面推行公务员平时考核,把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推动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局面。

后继有人,事业常青。坚持把抓好年轻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重要战略任务,制定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的20条措施,召开全市年轻干部座谈会、乡镇挂职期满年轻干部座谈会,开展年轻干部调研、公开比选、跨地区跨部门跨系统交流,举办年轻干部读书示范培训班,全链条加强年轻干部培养。选派56名“80后”“90后”年轻科级干部挂任乡镇党政副职,其中7人已提拔担任副县级领导职务。持续拓宽来源渠道,加强公务员和选调生队伍建设,举办全国知名高校高层次人才“淮南行”活动,2022年以来接收定向选调生27人。

好干部是选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推深做实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探索实行“六前置双提升”“九必做”等措施,有力促进领导干部规范、真实、准确、完整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创新举办巡察发现组织建设和选人用人问题整改答辩会,相关做法在全省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上作经验交流。

集聚发展动能,引育并举强化人才支撑

2022年9月17日,淮南建设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座谈会上,11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及相关领域专家为淮南发展建言献策。

人才是强国之本、圆梦之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推动形成近悦远来的人才发展良好生态环境,用人才优势厚植发展优势,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汇聚力量。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顶格召开市委人才工作会议,高规格组建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奋力打造新时代人才强市的实施意见》,分领域配套制定8个贯彻落实子文件,构建“1+8”人才政策体系,全市人才总量达35.29万人。推动事业单位简化程序招聘急需紧缺人才,累计引进应届硕士研究生605名。率先在全省出台市属事业单位引进落选安徽省定向选调生的高校毕业生实施办法,一次性引进20名“985”高校落选定向选调生,其中博士12人。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率先在上海市设立驻长三角人才工作站,建立淮南籍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入库高层次人才3205人。创建国家级创新平台7个、省级创新平台75个,全市培养专职院士1名,柔性引进院士38名、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34名。全力支持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高水平大学建设,近三年帮助两校引进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573人。实施“淮聚万才”专项行动,通过设立高校人才工作站、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近三年引进本科及以上毕业生1.3万人。成立全国首个农业大托管人才智库,遴选农业专家下沉指导632个托管村。创新实施“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和“3361”行业名家培育计划,打造极具淮南地方特色的人才工作品牌。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