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运炽与安徽早期革命运动

版次:02  2023年08月2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上接一版)

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方英表现出高度的党性原则和组织纪律。1931年1月,党的六届四中全会召开,2月后,王明进入中央政治局。方英凭着在苏留学时对王明的了解,认为王明是一个没有任何实际革命经验而喜欢夸夸其谈的人,不适合担任中央领导的重任,他把自己的看法通过组织反映给中央。

巡视皖北,创建皖西北根据地

1931年3月,中共安徽省委成立,此时化名高中林的方英,被推选为省委书记(未到职)。3月10日,方英被中共中央指定为中央鄂豫皖分局委员、宣传部长。

1931年3月27日,方英以中央巡视员身份到安徽视察指导工作,巡视皖北时,根据当时的革命形势和斗争需要,在寿(县)、凤(台)、阜(阳)县委联席会议上,决定建立皖北中心县委,管辖寿县、凤台、阜阳、颍上、太和、霍邱、固始、新蔡、息县等9县工作,属鄂豫皖边区特委领导,并作出了发动瓦埠暴动的决定。由于客观上敌我力量悬殊、主观上缺乏斗争经验,加上少数不纯分子向敌人泄密,瓦埠暴动最后失败了。但瓦埠暴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安徽省第一次农民起义,震动江淮,声援了鄂豫皖苏区红军的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在安徽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31年4月,中央皖西分特委在金家寨召开第三次扩大会议,成立皖西北特委。方英以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兼任特委书记,领导六安、霍山、英山、霍邱、固始、赤城等县工作。为搞好皖西北根据地宣传工作,特委成立了党报委员会,由方英、薛英、戴季伦、张建之、秋风(即汪承新)5人组成,方英亲自担任编辑委员。特委在工作计划中强调:“党报的内容必须有很正确的指导性和最大限度的通俗化群众化,使它能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每支部要组织读报小组,每个党员,每个革命群众要真正了解党报内容,使真正有党报的领导作用。”特委创办了《火花》《红旗》两种机关报。另外特委还编印了《告国民党士兵书》《告红枪会群众书》《反包围会剿告群众书》等十多种宣传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各种浅显的文学形式向广大农民宣传革命道理,启发和提高其思想觉悟。

为了加强对白区的宣传,在敌军严密封锁的情况下,特委还利用皖西河流较多的地理优势,发动群众把许多写有各种标语、歌谣或漫画的小木牌放到河里,随水漂到白区。此外,在政权建设、土地改革,群众组织和地方武装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党员由原来的200多人增加到5000多人,党在群众中的政治影响迅速扩大。

英年早逝,铸垂青史永远流芳

1932年6月,蒋介石对鄂豫皖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时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的张国焘拒绝正确的作战方针,全面推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和各项政策,擅自撤离鄂豫皖根据地,率红四方面军西进川陕,在党政军内排除异己,大权独揽,捏造“第三党”“AB团”“改组派”等罪名,迫害、杀害了一大批优秀共产党员和红军将领。

方英在斗争实践中逐渐认识到张国焘的错误言行,并清楚地看到“左”倾错误给革命事业带来的危害,对张国焘的错误行径极其反感和愤慨。他在一份报告中说:“肃反决不是杀害的问题,而是要严密自己的组织,加强自己的工作,扩大政治影响来肃反。仅凭个人怀疑就马上逮捕是不正确的,一方面帮助了反动派,一方面使群众不安。”

方英的言行引起张国焘的嫉恨。张国焘指责方英“肃反不力”,强加给方英“改组派”的罪名,使他蒙受不白之冤。在西进川途中,方英受到张国焘一伙的打击折磨,背负着沉重的粮袋,翻山越岭,长途跋涉。由于长期艰苦斗争,操劳过度,身心交瘁,加之身体瘦弱,又患上疟疾,不幸病卒于途中,年仅26岁。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方英短暂的一生,无限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高度诠释了优秀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一心为民的崇高境界和精神追求,祖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1950年4月5日,方英被皖北人民行政公署追认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