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闫 莉
方运炽,又名方英,曾化名高中林(高钟灵),1906年出生于寿县瓦埠乡王郢村。幼年在乡随塾师听读,跟随曾参加辛亥革命、具有民主主义思想的张树侯先生。稍长入瓦埠小学就读。在芜湖、上海求学期间,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加之恽代英等革命家的引导,开始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走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路。
青春热血,追求光明立志报国
1919年初,方运炽与志同道合的曹广化等结伴到芜湖求学,考入安徽公立职业学校。“五四”运动期间,他积极联络各校学生举行集会,游行示威,抵制、焚毁日货,以实际行动声援北京学生反帝爱国运动。同时,还广泛结交进步师生,如饥似渴地学习、阅读进步书刊,不断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影响。1922年,他与薛卓汉等人在芜湖创办了“爱社”,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研究中国社会现实问题。1922年春,方运炽与曹蕴真、曹渊、薛卓汉、徐梦周、陶淮、李坦等数十位寿县籍学子先后来到上海大学社会学系学习革命理论。学习之余,他们积极参与组织、管理平民学校,宣传革命,发动群众,组织工会,培养革命骨干。1923年5月,方运炽又和薛卓汉、曹蕴真、曹渊等人,在芜湖第二甲种农业学校发起并组织了“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会”,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培养学生运动的积极分子。同年冬,直属中央的中国共产党小甸集特别支部成立,方运炽经曹蕴真、薛卓汉介绍入党。1924年9月,经薛卓汉介绍到寿县瓦埠小学教书,以教书作为掩护,深入农村调查研究,通过组织学生会、群众集会等形式,宣传党的主张,发展组织,培养积极分子。是年,中共瓦埠小学支部成立,方运炽任书记,直属中共中央领导,下辖李山庙、吴山庙、窑口集、小甸集、宋竹滩、上奠寺6个党小组。至年底,支部拥有党员人数接近当时安徽省全省党员的一半。
赴苏留学,肩负重任转战江淮
1926年冬,方运炽由党中央派往苏联莫斯科,入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方运炽以第三国际东方特派员的身份回国,并改名方英。当时,大革命已经失败,全国笼罩在一片腥风血雨中。肩负着重任的方英,开始了转战江淮之间的艰难岁月。1929年8月5日,方英以中央巡视员的身份,在六安、霍山两县交界的豪猪岭主持召开了六安、霍山、霍邱、寿县、英山、合肥6县党的联席会议,集中讨论武装起义问题。9月,中央第三高级训练班开学,方英任教务主任,并由中央指定担任该班党支部书记。11月,他任中央巡视员到安徽视察和指导工作,亲自参加并领导了六安独山农民起义。1929年底,方英回到中央,被分配到中央秘书处外交科工作,保证中央同地方的联系。方英在工作中勇于负责,善于引导,得到了组织上的充分肯定,不久便接任了外交科主任职务。 (下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