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24条措施为虹桥开放枢纽升级

解放日报记者 任俊锰

版次:A01  2023年08月2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进一步提升能级的若干政策措施》,围绕做强虹桥商务区这“一核”,做优做精北向拓展带、南向拓展带这“两带”,引领带动长三角全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等三个层面,提出了24条具体措施。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要求构建“一核两带”空间格局,覆盖沪苏浙13个区县市。这次的措施,可算是“方案”的升级版。

升级版措施的亮点之一,在于拉近了安徽城市与虹桥国家开放枢纽的关系。两年前的方案中,主要关联的长三角城市是紧邻着上海的苏州和嘉兴,这一次的若干政策措施,自然也对苏州、嘉兴着墨甚多,比如提出支持苏州、嘉兴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等。但与此同时,本次的升级版措施中还多次点名合肥、芜湖两座安徽城市,明确提出“推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与合肥、芜湖等长三角地区城市联动发展”。

对于合肥,是要支持合肥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建设,鼓励跨国公司和高新技术企业在基地设立研发中心,探索金融支持科创发展新模式,满足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支持合肥高质量开行中欧班列,强化与沿海港口城市协同联动,发展海铁联运新通道。对于芜湖,是要支持依托芜湖航空货运枢纽建设,打造服务长三角面向国际的航空服务业集聚区;此外还提及推动芜湖数据中心集群优化算力布局等。

定位明确,分工合作。安徽省人民政府参事、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城乡经济研究所所长孔令刚认为,合肥与芜湖的体量和能级使得两地可以成为沪苏浙先进经验和重要产业向安徽复制推广、辐射扩散的先行区域;同时,安徽虽没有海港,但合肥、芜湖分别是陆港型、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其中,芜湖是安徽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被赋予辐射带动宣城、黄山等皖南城市的重任,芜湖也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近年来,安徽正谋求“向海而兴、借船出海”,通过长江黄金水道,沟通长江和淮河的江淮运河以及连通芜湖与上海的芜申运河等,放大长三角地区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全面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安徽是长三角与中部地区的连接门户,有望推动经验、制度创新进一步向更大范围推广。

“安徽应强化平台对接共建、产业协同共通、设施互联共享,既借力国际开放枢纽,提升开放水平,又积极助力枢纽建设,在科创、金融、物流运输、大数据等领域实现高质量联通。”安徽师范大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马骥建议:合肥应立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发挥金融科技优势,强化“科创+金融”;芜湖应进一步整合芜湖自贸区、芜湖港、芜宣机场等资源,对接虹桥枢纽与上海港、上海自贸区,实现一体化运行、一体化通关,推动芜湖国际航空器维修保障中心建设,协同发展长三角航空服务业及配套产业。

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基础是交通枢纽,涉及航空、铁路、港口、高速公路等交通方式,需要长三角城市群共同打造、共同分享。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的“一核两带”,具体而言:“一核”指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长宁—嘉定—昆山—太仓—相城—苏州工业园区,南向拓展带包括虹桥—闵行—松江—金山—平湖—南湖—海盐—海宁。

本次印发的24条具体措施比较细致,也比较实用,涉及多个方面,是一张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提升能级的路线图。以港口为例,要推进太仓港区远洋集装箱中转通道建设,用好联动接卸业务模式,鼓励发展铁水联运、江海联运和江海直达业务,打造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拓展区。

措施不仅细致实用,也很及时。江苏省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丁宏表示,当下的经济形势,正需要更加开放的态度和信心,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将倒逼长三角产业向更高层级迈进,参与全球竞争。传统意义上的“开放”,更偏向于要素流动型开放,现在则更需要制度型开放,这也要求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更高标准、更高水平对接国际规则,其中,上海无论是放管服改革,还是负面清单等营商环境优化举措,均走在全国前列,如今借助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可以将相关制度、经验等改革红利放大、辐射到更大范围,进行复制、推广和再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