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筑梦·铸人

——生源地助学贷款让潘集区一万多贫困学子圆大学梦

版次:A01  2023年08月2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通讯员 谭 敏 石 坚 本报记者 张 静

这两天,家住潘集区芦集镇王桥的董佳正忙着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手续。

“今年高考考了580多分,被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了解到政府有助学贷款这个政策,今天来办理,申请了每年12000元的贷款,将缓解我的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压力,让我的父母不再这么劳累,也能够让我在学校里安心读书。非常感谢这项政策,也感谢潘集区政府。我会好好学习,在学校里实现我的人生价值。”董佳激动地说。

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是国家的一项民生工程,这项工作的实施可以让家庭贫困的大学生,不会因为家庭困难而结束学习生涯。潘集区多策并举,全力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确保家庭困难的贫困大学生上得起学,圆寒门学子大学梦,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潘集区是农业区,家庭困难大学生较多,为帮助这部分学生完成学业,潘集区财政部门、教育部门与银行合作,向符合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新生、在校生和研究生发放生源地助学贷款。为做好助学贷款发放工作,负责具体承办的潘集区教育局资助管理中心本着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的态度,提前安排,认真谋划,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宣传,提高社会各界对助学贷款的知晓度,同时贷款上限大学生提高到12000元,研究生提高到16000元,让贷款学生得到最大实惠。申请成功的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由财政全额支付,毕业后的利息由学生和家长共同负担,最长22年的还款期,减轻了申请助学贷款大学生的家庭负担,使大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学习。

“我是助学贷款续贷的学生,我本科四年贷款三万二千元。今年考取研究生,每年贷款16000元。感谢国家的政策,助力我完成了本科学业,又支持了我的研究生梦想,到学校之后,我一定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申请助学贷款的大学生李想表示。

近年来,潘集区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项目扶助、多元投入”的贫困学生救助体系,通过奖、贷、助、补、减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学子进行资助,受到了贫困大学生的欢迎。

据潘集区教育局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惠民举措,对于体现教育公平,加大人才培养具有重大意义。从2008年开始办理这项业务到目前为止,潘集区教育局已经办理1万多份助学合同,发放金额7300多万元。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学生了解这项政策,区教育局加大宣传力度,切实“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今年已经办理合同277份,合同金额33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