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
针对采煤沉陷区点多面广线长,影响人口较多的特点,我市采取多种安置模式推进避险搬迁。集中安置,以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安置质量为原则,推进整村异地搬迁,已建成跨乡镇集中安置点16个。就近安置,由乡镇统筹,以村为单位,就近在乡村集镇周边、矿区周边统一规划建设安置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已建成潘集区王桥新村等就近安置点48个。货币安置,以住房安置为主,尊重群众意愿,推行“货币化补偿”方式,满足群众多元化住房需求,缩短搬迁安置周期,方便在城区就业的群众自主购房,全市签订货币化补偿协议1.9万人,发放群众货币化补偿资金约13亿元。
加快生态修复,扩大水面生态效益
实现“华丽转身”的还有潘集区东辰生态园,走进这片占地3000余亩的生态园,鸵鸟在此悠闲惬意、梅花鹿在这里安了家、众多白鹭来共享碧水蓝天,芦苇荡、鸟岛、果园、荷花淀景观引人入胜,经过持续治理,今天的东辰生态园,已变成集湿地生态、观光农业、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国家3A级旅游景区。
“我们将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与旅游融合,走‘生态修复+文旅产业’的发展路子,在沉陷区水域发展特种水产品养殖,建设水上游乐区;将沉陷区进行绿化、美化、硬化、亮化,建成了现代农业观光区、科普教育区。”淮南东辰集团生态环境分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对于城区基本稳沉区,主要以修复区域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主,淮南西部采煤沉陷区治理项目一期(春申湖)正在加快建设,通过对沉陷区全方位的修复,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生态公园,提升城区品质。对于凤台县、潘集区等远郊非稳沉区,立足水面资源优势,引进新能源光伏企业,积极探索“沉陷区治理+渔光互补”模式。
目前,全市已利用沉陷区水面约1.8万亩进行光伏电站建设,建成凤台顾桥阳光电源、潘集三峡新能源等一批采煤沉陷区水面漂浮光伏项目,总装机规模51万千瓦,年发电量超5亿度。2023年6月底,淮河能源集团丁集“水面光伏+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一体化示范项目首期并网顺利完成,工程总装机容量达20万千瓦,为目前全市最大的单体水面光伏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