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持续巩固禁捕退捕工作成效,近年来,凤台县全力抓好凤台段淮河核心区禁捕退捕工作,推动淮河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该县加大宣传力度,做到家喻户晓,在大力开展禁捕执法监管工作的同时,积极宣传禁捕退捕工作政策及阶段性重点工作。开展禁捕退捕宣传进校园、进社区、进餐厅活动;深入街道、社区、港口、码头等重点场所张贴禁捕公告,发放致保护区沿岸居民的一封信;在重点时段播放禁捕公告,通过手机短视频、微信等渠道发布相关工作动态,宣传执法巡查工作。
配强执法装备,发挥技防优势,加强渔政执法装备建设,建设渔政信息化指挥中心1个,配备2艘渔政执法快艇,安装LED室外宣传大屏1部、视频监控摄像头14个、小目标雷达1个和视频会议系统1套等,制定24小时值班轮班制度,对保护区实行全天候监控,提升监管效能。利用执法装备采取“人防+技防”“水巡+陆巡”的执法监管方式,实现保护区视频监控全覆盖,确保禁捕工作取得实效。
严格落实机制,提升监管效能,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制定保护区禁捕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强化执法合作,落实联勤联动长效机制,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形成工作合力。截至目前,开展水上联合执法行动123次,渔政常态化执法巡航537航次,出动执法车898次,参加执法人员3356人次等。
该县还开展增殖放流,促进生态修复,通过增殖放流,养护水生生物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同时,为了修复生态,在保护区内的核心区设置人工鱼巢38个,人工鱼礁66个,为淮王鱼生殖产卵创造条件。
(本报记者 刘银昌
本报通讯员 刘明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