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议案,二十二条建议。三年多来,市人大代表高度关注我市煤化工园区的发展建设,特别是对煤化工园区存在的发展空间受限、体制改革滞后、要素保障不足、发展资金短缺等突出问题牢牢抓住不放,有的放矢,精准实施监督,极大推动了园区相关问题的解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市委中心工作在哪里,人大监督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在全市深入实施产业攻坚行动中,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聚焦破解制约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煤化工产业园区三大园区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多次听取三大园区发展建设情况的相关工作报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成员多次带领相关工委赴园区调研营商环境、产业发展、土地供给、金融融资及体制机制等情况,广大市人大代表更是积极建言献策,有力有效推动了园区相关问题的解决,取得了良好监督效果。
一号议案切中问题要害,人大监督有“精度”
“真发现问题、发现真问题”“督促破解问题瓶颈”才能抓住监督重点、有的放矢,实施有“精度”、有“效果”的监督。在提出议案前,常委会相关工委在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多次赴煤化工园区开展专题调研,深入园区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充分掌握制约园区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煤化工园区自2010年成立以来,历经十余年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煤化工、精细化工和新材料等多个项目建成投产或正在实施,产业体系初步形成,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初具规模。按照《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淮南煤化工园区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的组成部分,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只要我们切实把园区承载能力提上去,把要素供给保障好,淮南煤化工园区必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一定会为我市“十四五”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但是煤化工园区存在的问题不破解,机遇就会错失。
“抓机遇刻不容缓,人大的监督督促必须使上劲”“把制约煤化工园区发展的重点事项作为人大监督工作重点”成为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共识。在2021年1月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速推进煤化工产业园区发展的议案》中,提出了制约园区发展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3个方面问题,列出了7项重点监督事项清单。3个方面问题:一是发展空间受限,规划亟待调整。根据淮河岸线环保政策要求,园区退出规划建设用地4.88平方公里,剩余用地不足3平方公里(4500亩)。如果预留给淮南煤制天然气示范工程的2800亩土地不能使用,扣除公建用地剩余可用土地不足1000亩,土地缺口很大、矛盾突出。二是运行效率不高,体制亟待完善。园区管委会与潘集区各自都有大量复杂而繁重的工作,在当前体制下,为土地房屋征迁、农民安置等事务,双方需不断协商,大量工作还需上级协调,效率低下,造成问题解决慢、环境优化难、项目落地缓慢。三是资金严重短缺,融资能力亟待提高。
7项清单:空间规划要尽快调整、预留的2800亩煤制天然气示范工程土地要调整、园区体制机制改革要加快、园区要有独立的财政、下放园区相关审批权、园区投融资平台要发挥作用、引入项目要高质量。“监督工作要突出监督重点,体现监督刚性,提高监督实效”“要聚焦五大发展中的关键问题,实施精准有效监督”,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儒江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上作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掷地有声。煤化工园区3个方面问题、7项问题清单被纳入市人大常委会精准监督事项。
二十二条建议炼石成金,人大监督有“深度”
园区发展涉及多个方面,但是人大监督不搞“眉毛胡子一把抓”,除了常委会相关工委紧盯煤化工园区3个方面问题、7项问题清单事项办理情况外,众多市人大代表和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深入园区、深入企业、深入群众广泛收集民智,纷纷就园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构筑现代化特色产业等提出了一些更有深度、更为具体的22条代表建议,常委会的监督步入问题“深水区”。
“各园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时,未规划供电设施用地的位置、规模和形式,各园区为供电设施建设所预留的发展空间不足,未细化各级线路走廊的宽度、方位,地下管线敷设的位置、走向,形成供电设施站址及线路走廊‘建时再定、随建随定’的状况,导致园区供电设施布局不合理、审批周期长、用户接入难等问题。”市十六届人大代表章昊在《关于高质量、统筹开展园区供电布局规划工作的建议》中建议由园区管委会高质量、统筹开展园区供电布局规划编制工作,推动园区供电设施布局科学化,提高电网供给效率,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一般固废堆场于2021年1月建成运行,其配套的进厂道路用地约2亩至今未落实规范用地。申报的临时用地至2022年12月底已经到期,依据土地管理相关法规,到期后未办妥不动产权证,将导致违法用地。”市人大代表王峰在提出的《关于防范与化解违法用地风险的建议》中,建议根据中共淮南市委、淮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创建一流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的十条举措,尽快解决企业历史遗留“用地办证难”问题,化解企业违法用地风险。
持续跟踪监督问效,人大监督有“力度”
分析煤化工园区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常委会会议分组讨论时大家认为:主要是现有的规划、土地、资金、体制等要素供给不足,与园区快速增长的需求不相匹配,是一种“生长痛”,是构建煤化工园区快速发展支撑体系的必然过程,这是问题产生的主要矛盾。抓住了主要矛盾,人大监督就有了目标和方向,在召开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上,大家意见高度一致:就是要牢牢抓住煤化工园区大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在煤化工园区抓机遇、招大商、建链条、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把解决制约煤化工园区发展的突出问题作为监督重点,充分发挥人大监督推动作用,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凝聚监督合力,切实改善煤化工园区的要素保障能力,一定要监督到底、体现刚性、见到实效。但是,解决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很多问题事项需要政府、部门刀刃向内、自我革新,需要解放思想、完善机制、提升能力、改进作风。十六届人大和本届人大紧盯这些问题不放松,接力开展持续、深入和坚持到底的跟踪监督问效,以不达到目标不放手的监督韧性,为破解制约煤化工园区发展问题展现了人大力量。
2020年3月,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国利带领市人大财经委,对市人民政府办理《关于我市三大园区发展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淮人常审〔2019〕10号)的情况进行了跟踪督查,并向市人民政府反馈了关于《我市三大园区发展情况报告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跟踪监督意见。从督查的情况看,三大园区3个普遍性问题,11个个性化问题,25个具体办理事项,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审议意见提出的相关问题,部分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部分事项做了回应,但土地有效供给不足、管理体制不顺、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依然突出。督查要求,市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三大园区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全力支持和服务园区发展建设;着力补齐发展要素短板,切实解决土地供给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体制机制不活等突出问题。
2021年5月,为推动《关于加速推进煤化工产业园区发展的议案》办理取得实效,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宋光祥带领财经工委赴安庆市,学习考察了安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情况。在向市人民政府反馈意见中,建议借鉴安庆高新区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经验,在管理体制改革上加大授权,下放相关审批权、执法权;在组织体制改革上强区扩权,将相关乡托管给园区;在财税体制改革上设立一级财政,过渡期给予扶持;在用人机制创新上推行全员聘用制等6项建议。
2022年12月,为把7项清单中的任务全部落实到位,市人大常委会4名委员和8名市人大代表在召开的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联名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徽(淮南)煤化工产业园区相关体制机制的建议》,建议对照省级及以上开发区赋权清单,将能够下放的自主发展、自主改革、自主创新等管理权限,依照法定程序下放给煤化工园区,进一步给煤化工园区发展赋权赋能,全力打造园区全链条闭环审批模式,实现“园区事园区办”“一件事一次办”目标;建议尽快建立园区独立财政管理体制,设立园区金库,加大支持力度,提升园区投融资能力。
2023年6月,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煤化工园区建设发展情况报告,看到园区如火如荼高速增长势头,看到市人大常委会监督事项一件一件得到落实,常委会组成人员对监督工作取得的成效感到满意。7月14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沈斌率调研组赴煤化工园区开展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情况成效调研,围绕深化议案建议办理,进一步就园区深化要素保障、加快产业集聚、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延链、补链、强链进行了座谈交流,下一步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还将会往更深里走。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依法履职担当,敢于直面问题,在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过程中,牵住监督问题的“牛鼻子”,充分调动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和广大人大代表的力量,多种监督方式并用,久久为功,合力推动,人大的监督才会更有力度、更见实效,才能把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推进淮南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