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社会治理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南的重要保障——

平安淮南,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淮南样板”

本报记者 刘银昌/文 张 越/图

版次:02  2023年08月1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田家庵区开展“平安田家庵 我们来代言”活动

丰富多彩的安徽省暨淮南市2023年“江淮普法行”活动

谢家集区人民法院开展“江淮风暴”惠民暖企行动

大通区九龙岗镇开展“见义勇为”宣讲活动

潘集区公安分局开展夏季治安巡查,提升百姓安全感

淮南“E治理”APP获中央政法委举办的“第四届优秀政法新媒体评选”奖项

我市着力打造一批人民调解工作品牌

我市加强网格化管理服务,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

“有事就@网格员,这大大方便了我们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近日,家住田家庵区洞山街道黎明社区的居民胡女士告诉记者:“我们居住的单元有业主将非机动车停放在楼道内充电和堆放杂物,网格党支部书记、社区调解员、网格员一同前往现场,及时引导居民清理楼道杂物,并对其进行了消防安全宣传。”

这是我市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我市大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机制、方式方法、路径举措创新,提升了社会治理效能,推动了平安淮南建设高质量发展。2022年度,我市在省级平安建设考核中位居全省第6位,取得了近年来最好成绩。

坚持党建引领,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运行新体系

我市建强“四级联动”党建工作机制,构建“四级书记”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市委履行主体责任,细化分解30项重点任务,对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作出总体规划;县(区)委履行第一责任,全部成立城市基层党建领导小组,调度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街道党工委履行直接责任,充分发挥街道“大工委”作用,牵头落实街道体制改革等各项要求;社区党组织履行具体责任,重点加强社区“大党委”建设,抓好基层治理、网格管理、服务群众等实际任务。创新党员报到新机制,出台《关于深化“社区吹哨、党员报到”的实施意见》,细化设置政策法规宣传岗、文明创建示范岗、矛盾纠纷调解岗、应急处置先锋岗、物业管理监督岗、社区治理服务岗等八类报到岗位,制发1.2万本《报到证》,组织在职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社区认领政策宣传、巡逻劝导、文明创建、环境清洁等工作,全市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服务11.2万余次,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4.2万个。

“瑞霞,我向你反映一个情况,我旁边这家总是在门口倒脏水,不仅影响我们出行,还影响环境卫生。”八公山镇蔡岗村网格员蔡瑞霞在日常走访时听到居民反映问题,她及时联系社区网格长、物业工作人员和调解员参与调解,双方愿意各退一步并握手言和。

我市扎实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出台《关于开展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全覆盖工作的指导意见》《淮南市“皖美红色物业”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等,将235家在淮物业企业全部纳入党建管理。建立“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机制,全市登记备案的小区业主委员会在职党员参与率超过60%,组建了讲政治顾大局、得民心顺民意的“红色业委会”。目前,我市下辖1359个住宅小区,“划片打捆”为709个片区,业委会组建率由2021年底不足20%提升至64.9%。

6月16日,治东社区网格员发现辖区一家火锅店将10余个液化气罐堆放在居民楼下,没有任何安全设施,风险隐患较大。网格员立即通过“e治理”系统“警网融合”模块进行报送,社区民警快速上门工作,责令火锅店立即整改、消除隐患,并向工作人员宣传安全知识。

突出主攻方向,

打造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新模式

市委、市政府把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作为“社会治理攻坚”行动的主项目予以推进,“网格化+网络化”体系成效初显。网格化“E治理”APP在中央政法委举办的“第四届优秀政法新媒体评选”活动中荣获融媒公共服务三等奖,“网格化+网络化”工作模式被写入《平安中国》年鉴。推进多网融合,统一设置综合网格4888个。推行“党建+网格”模式,建立894个小区(网格)党组织,实现全覆盖。选优配强队伍,城市社区网格员全部实现专职化。持续深化“E治理”平台应用,建立数据共享机制。组建12704个网格微信群,入群群众122.1万人。今年上半年,全市网格员更新、完善基础信息18.62万条,开展各类宣传30万余次,排查隐患问题2.57万个、矛盾纠纷7285件,走访各类重点群体人员1.14万次。根据2022年市民调结果显示,群众对“网格化+网络化”工作的满意率为95.61%。

5月份的一天,田家庵区龙泉街道铁路社区第二网格网格员陈敏走访到两位80多岁的老人家时,恰逢老人心脏病发作。老人儿子去世,女儿在国外,陈敏沉着应对,及时帮助老人找出心脏病药物服下,待老人病情稳定脱离了危险后才离开。我市统一建设网格“E治理”平台,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应用,网格员通过手机APP可随时采集录入基础信息、上报网格事件等。目前,平台已汇聚各类社会治理基础数据600余万条,流转处置网格事件35万余件。坚持多方参与,实现“一网联动”,依托各级综治中心(网格化中心、矛调中心),健全完善基层吹哨、部门报到机制,推动职能部门加强专项业务培训、参与事件联动处置,深度融入网格化工作。全面推动万名政法干警(辅警)“进网格”,1名干警(律师)包保1至3个网格不等,确保政法力量在网格中全域覆盖、不留死角,打通政法服务“最后一米”。

“要把下网格、进家庭、访民情、解民忧作为我们的必修课,只要用心用情去干,没有干不好的。”田家庵区钟郢社区第五网格员钟茂秀告诉记者。在今年6月份的走访中,她了解到两家邻居因改变入户门的方向而产生矛盾和纠纷,钟茂秀了解情况后,采取背对背的方式进行调解,让双方换位思考,各让一步,使得矛盾得以化解,双方握手言和。

践行“枫桥经验”,

打造矛盾纠纷多元调处新机制

打造“三三三”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维护了信访群众的合法权益,2023年1至6月份调解矛盾纠纷7995件,成功率达99%。建好“三级矛调中心”这个龙头,做优县(区)级矛调中心,推动综治、信访接待等中心实体进驻,47个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20余个品牌调解工作室等优质调解力量集中进驻,建立并落实了律师、心理咨询师等常态化服务工作制度。做强乡(镇)级矛调中心,以乡镇主要负责人、政法委员、信访工作者为牵引,整合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入驻矛调中心,形成一中心、多点支撑的解纷格局。做实村级矛调中心,村级中心因地制宜设置矛盾纠纷调处室,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构建“三单网格合一”这个纽带,鼓励网格员摸排矛盾纠纷,通过线上线下一线“接”单;建立网格化中心统一“派”单制度,对矛盾纠纷问题统一登记受理、统一梳理分类、统一分流派单,全流程跟踪服务,实现清单化闭环管理;推行矛调中心“点”单,精准地将信访问题引导至不同的工作室或调解室,由入驻单位的接待员和专职调解员、律师开出“药方”,提供“点单式”调解服务。创新“三化调解机制”这个平台,运用“专业化”队伍,推进专业力量参与人民调解,化解疑难复杂信访问题。近年来,寿县医调委李来仁、大通区交调委王中光等先后荣获“全国模范调解员”荣誉。打造“品牌化”调解,推动“老娘舅”“邻里帮帮团”“王玉芹工作室”“老樊工作室”“谢大姐调解室”“郜宗平警务室”“五老说事团”等一批人民调解工作品牌,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全过程。

坚持目标导向,

新时代平安淮南建设呈现新局面

在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方面,围绕重点领域细化制定了105项评估目录清单,市县两级政法委全程参与、监督指导了“淮南市实施共享电动车项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办法”等稳评项目,从源头上防范和化解一大批风险隐患。在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方面,推动建立每天通报、每周研判、每周一督导、每月调度、每季度考核“五每”工作机制,打造“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的制度机制品牌。

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方面,上半年新侦办有组织犯罪案件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5名。有序推进涉黑涉恶全量线索起底清仓攻坚行动,梳理上报线索1259条。纵深推进市场流通、金融放贷、教育等重点行业领域整治。

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方面,每月通报全市涉诈工作情况,对涉诈重点人员核减、国家反诈中心APP安装工作落后的乡镇(街道)采取记红黄牌、通报批评等方式倒逼发力。上半年,全市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破案数、挽损数同比分别上升38.7%、267%。

持续保持严打态势,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电信诈骗、养老诈骗、“黄赌毒”“盗抢骗”等突出违法犯罪。上半年,全市八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破案率持续保持100%,工作交流“擂台赛”打击严重暴力犯罪考核连续5期保持全省第一。

深入推进农村地区社会治安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全市农村地区刑事治安类警情和刑事案件发案数同比分别下降49.2%和14.3%。全面启动“两清一规范”工作机制,坚持每日调度,全力推动警情清零、案清理底、规范执法,群众涉警信访和12389举报投诉量大幅下降达50%以上。持续加强立体防控,不断强化社会面巡逻防控、枪爆物品行业场所管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扎实推进治安乱点整治、道路交通秩序整治等工作。

今年1至6月份,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数、亡人数、损失数同比分别下降2.89%、28.95%、40.2%。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优化升级“办不成”反映和解决机制,积极推广“郜宗平社区警务室”等一批“枫桥式”基层治理品牌,推动“网上办”“就近办”“缺项办”“一次办”等便民利企制度更加完善。我市创新推进“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注重融合治理,

打造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以自治“增活力”,打造红色议事会、妇女议事会、百姓评论说事点等基层议事协商“小平台”2000余个,发挥了“通达社情民意、平衡各方利益、化解矛盾纠纷的作用”。创建国家级及省、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分别为9个、81个、311个。开展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大体检”工作,3个村荣获全省村规民约示范村。

以法治“强保障”,推动“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工程,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15981名、法治带头人1839名。打造线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开设“店铺”188个、建立563个村(居)法律顾问微信群,为群众提供“淘宝式”法律服务。推广“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作,命名挂牌“无讼村(社区)”888个,着力提升基层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思维处理事务的能力。以智治“促升级”,着力构建接诉即办机制,将城管、市场监管、旅游、交通等32条政务热线全部整合并入12345热线,构建热线电话、政府网站、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政务服务网、皖事通APP、网格化“E治理”平台“六位一体”的受理渠道。在全省率先实现110报警服务台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工单的实时流转和平台数据互相推送,实现了互联互通。2023年以来,12345热线共受理企业及群众各类诉求35万余件,按时办结率达99.5%以上。

织密公共安全“保障网”,扎实推进自建房、城镇燃气、交通运输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工作,严格危爆物品和煤矿、工贸行业监管,连续6年未发生亡人事故,我市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先进单位,位列全省第二。

在稳就业方面,大力开展就业促进暖民心行动,推进“三公里”就业圈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三公里”就业圈快聘平台累计访问量达195万人次。2023年1至5月份,城镇新增就业1.67万人,开发公益性岗位3783个、就业见习岗位3019个,登记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分别为7180人、1599人。

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出台《淮南市补充工伤保险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健全多层次工伤保险制度体系;延续实施失业保险阶段性扩围政策,发放1.24万人次失业待遇1874万元;为5.41万名特殊人群代缴养老费992.86万元。

基本医保实现市级统筹,职工医保门诊共济、重特大疾病和救助制度、异地就医制度优化等政策落地。在“健康淮南”建设方面,在全省率先实现DIP改革(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全覆盖目标。

在全省率先开展“物业+养老”服务试点,新建村级养老服务站48个、老年助餐点136个。

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规范民办义务教育,投入资金2861万元,购买学位21656个,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由16.12%调减至3.73%,超额完成省定调减目标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立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全市“社会治理”攻坚行动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强化法治保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擦亮淮南市“网格化+网络化”管理服务品牌上下功夫,进一步畅通、规范社会力量和基层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富民与安民共进,创新性开展“社会治理”攻坚行动,在健全治理体系、夯实治理根基、优化治理方式、破解治理难题方面精准发力、久久为功。

全市政法机关充分发挥推动社会治理的主力军作用,锚定“争创平安建设先进市、争当法治建设排头兵”目标定位,在推动政法工作现代化中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社会治理效能在应对疫情、汛情等考验中得到了充分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