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三年累计出让“标准地”超二万亩

着力打造“标准地”改革的“马鞍山模式”

版次:A01  2023年08月1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马鞍山日报 8月5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获悉,自2020年3月马鞍山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标准地”改革以来,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已累计供应“标准地”项目用地287宗20049.64亩。

一直以来,马鞍山“标准地”改革始终坚持以土地要素配置市场化为导向,撬动工业项目全生命周期治理的大变革,努力实现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有机统一。历时三年,经过多个版本的改革探索,全市全力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打造高质量发展“强磁场”。一方面,“标准地”改革有效推动了“放管服”改革特别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项目审批流程、时限得到进一步极限压缩。通过实施“标准地”改革,一批重大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四证齐发”,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拿地、当年建设、当年竣工,有效带动全市项目建设提速提效。另一方面,“标准地”改革通过提前开展区域评估,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政府按标出让,企业对标拿地,构建“公开透明、规范高效”的良好投资环境,极大提高了市场主体获得感和满意度。“标准地”改革中的科学指标体系,变“拼地价”为“对标准”,最大限度提升了土地供应效率和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充分体现了新发展理念要求和高质量发展导向。

据悉,2020年改革起步之年,马鞍山市当年累计实现挂牌出让36宗2108亩工业项目“标准地”,占全市新出让工业用地总面积的46%。2021年全市出让工业项目“标准地”61宗4317亩,同比增长69.45%,占同期新增工业用地数的66%,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园区新增工业用地实现“标准地”出让全覆盖。2022年全市共出让“标准地”139宗9793.6亩,同比增长127.86%,新增工业用地实现“标准地”出让全覆盖。2023年1-7月全市出让“标准地”项目51宗3921.04亩,工业用地实现“标准地”出让全覆盖。

目前,马鞍山“标准地”改革工作,已被省政府政策研究室作为重要典型经验做法在全省交流推广。马鞍山市正认真梳理“标准地”改革操作流程,包括区域评估、对标出让、行政审批、登记发证、供后监管、竣工验收、达产复核等,形成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指引,着力打造“标准地”改革的“马鞍山模式”。

“当前‘标准地’改革进入深水区,我们正在开展中期评估工作,对推进改革以来的区域评估范围、制度建设、已供‘标准地’项目全流程监管等事项进行摸排统计,梳理改革中依然存在的难点、堵点,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举措。”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开发利用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局将结合评估结果,优化打造“标准地”改革“3.0版”,将“标准地”改革向前延伸至用地报批环节,力争实现“用地储备仓储化、项目供地模块化、建设监管智能化”,为项目用地提供更加优质高效服务,为产业项目落地、竣工投产创造无障碍环境,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用地保障。(记者 任德玲 通讯员 彭彩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