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晤

潘玉毅

版次:03  2023年08月1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见字如晤”是旧时书信开头常用的词汇。“见字如晤,声息可辨”,说的是见字如见人、见字如见面的意思,甚至连声音都清晰可闻。这虽不确然,却也表达了一种情怀。

书信原有许多种,情书,家书,朋友间的往来唱酬。不论哪一种,在这个信息化异常发达的时代,收到一封手写的书信远比收到一件贵重的礼物更让人觉得欢喜。

或许有人觉得不屑,微信、短信那么方便,何必还用纸笔写信。殊不知,满树缤纷的花朵,可以令人眼花缭乱,却不抵欧·亨利的那最后一片树叶更让人心动而难忘(肖复兴语)。这就好比街上各式各样的礼物有很多,要多精致有多精致,在你心里统统不及心上人给你做的手工制品。

想来,如我一般年纪的人大多有过这样的情绪:等信的焦虑,收信的喜悦,拆信、读信时的激动,诸般表情融汇在一起,抵得过一幕话剧。

我的书房里至今仍存放着几十封往日的书信。这些信里并没什么精彩内容,归纳起来可能就是那几句话:“你好吗”、“最近干嘛呢”、“祝你安好”,可是当这些无关风月的话变成字迹时,就有了不一样的分量。如今,我已有很多年不写信了。但闲来没事的时候,我还是会翻出来看看。每看一次,便好似与久不联系的朋友聊了一会天。

在以前,写信是很寻常的,因为关山阻越、交通不便,书信是联系亲人、朋友、情人的纽带。中国自古重视邮政,官方有驿站,民间有信局。很多影视剧里演的巡城马,便是广东一带类似邮差的职业。那时,信函、钱物全靠人手捎带,巡城马,便是满城跑的意思。由于路途遥远,快是渴求而不得的东西。一封信兜兜转转,待传到收信人手上已不知何时。“洛阳城里秋风起,欲作家书忆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因为音讯难通,写信的人恨不能把自己的满腹柔情都写在纸间,可是想说的话太多了,不知从何说起。

与过去不同的是,时下却有一种慢信。有一年我到西递游玩,在古镇里看到如许文字:“一封信,沉淀了时间,留给多年以后,来自曾经的你;一面墙,带你穿越时光,在古朴的西递写下一张明信片,一封信,寄给未来的你/TA。”一封信在当时写下,却在很多年以后收到——这种感觉,说不上多有诗意,但别有一番回味。

写信是一种情怀,读信是一种享受。梁实秋就书信有过这般形容:“家人朋友间聚散匆匆,暌违之后,有所见,有所闻,有所忆,有所感,愿人分享,则乘兴奋笔,借通情愫。写信者并无所求,受信者但觉情谊如,趣味盎然,不禁色起神往。”此语甚是精妙。譬如你看到一处美景,用细细的文字写下来,寄给朋友。朋友打开你写的信,便似你在他身边讲故事给他听一样。若是换作现代人常用的方式:拍一张照片,传给朋友或者传到朋友圈,得一个点赞或者得一句“真好看”,就没多大意思了。

鸿雁传书,信是载体,在信里,装着的思念常常超重。纸短情长,意在言外,写信的人懂,看信的人也懂,这便是“见字如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