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县“三措联动”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质效

版次:02  2023年08月1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凤台县聚焦流动党员组织管理、学习教育、作用发挥等工作,持续从建堡垒、强教育、搭平台三向同时发力,立体联动抓实抓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切实提升流动党员教育管理质效。

建堡垒,搭建联系服务“连心桥”。该县充分发挥基层网格人员力量,依托全县250个村(社区)和369个非公企业党组织,构建“村(社区)党总支(支部)—小区(网格)党支—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通过微信找、入户访、电话寻等方式,广泛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着重掌握流出(入)时间、流(出)入地点、工作单位、常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确保底数清。实行“一支部一名册、一党委一台账”党员信息管理制度,采取“月更新、季汇总”的方法分别建立流出、流出退回、流入、流入退回“四台账”,根据党员信息变动情况实现去向、单位、进退情况动态更新,确保去向明。及时备案外来流动党员,就近编入流入地党组织进行管理,时时跟进掌握意见诉求,提供就业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依托异地商会、联合会等组织,先后在北京、上海、张家港、南京、福建等外出务工经商人员集聚地建立流动党支部15个,签订流动党员双向共管协议1个,覆盖流动党员88人,同步确定23名组工干部点对点结对联系,负责指导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实现“流动不流失”。

强教育,构筑党性提升“充能站”。该县实施流动党员“云端”教育工程,开发流动党员教育APP,设置“三会一课”、民主评议等栏目,通过视频连线、在线交流等“云互动”,及时掌握流动党员学习情况,进一步强化组织生活纪律性。依托县、乡(镇)两级党建微讯“云矩阵”,创新推出党的新思想、新理论专题图解13期,推送《逆行硬汉》《村史馆里话英雄》等优质党员电教片12部,确保流动党员能够时时“掌上”学、“随身”学。充分利用本地“1+N”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抢抓夏秋收和春节等流动党员集中返乡时间段,举办“党员夜校”“假期培训班”等专题班次16期。结合外地先进经验和本地典型做法,召开流动党员座谈会8次,共收集意见建议200余条,为流动党员解决生活生产困难83个。联合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等有关单位,围绕县域红色党性教育资源,编写制作符合实际、简明通俗、好学管用的特色教材,为流动党员入户“送学”50套,多渠道完善流动党员教育资源供给,实现“流动不流学”。

搭平台,构建作用发挥“大舞台”。该县结合“驻村夜访”“温暖服务季”等活动,重点关注流动党员家庭留守人员“急难愁盼”问题,建立问题清单,分部门靶向处理,进一步传递组织关怀。拓宽人才选用渠道,吸纳32名流动党员进入村、社区后备干部库,落实一对一重点培养,有效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和发展力。坚持“双招双引”,聚焦绿色农业、新能源等行业,定期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通报本地建设情况,共为州来绿港、中环中清等一批重大项目引进高层次党员人才12名,推动更多人力、智力回流本地。依托驻外招商组和经济开发区成立8个流动党员服务驿站,常态化开展“带技术返乡”活动。深化“党员进社区、服务再启航”特色党建品牌,充分挖掘流动党员见多识广、联系广泛、推介能力强等资源优势,助力本地枣蜜桃、醉金香葡萄、西园酥瓜等特色农产品走出县域、迈向全国。积极扩大驻外流动党支部凝聚作用,为1000多名有创业意愿的党员群众架桥铺路,实现“离乡不离党”。

(本报记者 贾 静

本报通讯员 余菲菲 常开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