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绿水,天赋淮南。“屏舜耕而衔两山,襟淮水而带三湖”,梦想中的诗和远方并非遥不可及,诗情画意的美景美韵、浑然天成的山水画卷就在我们身边。
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筑牢生态文明之基,走好绿色发展之路,精心描绘“山水淮南”生态画卷,让山峦层林尽染、河湖碧波荡漾、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既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景,也是淮南走向未来的底气和依托。
站在历史与现实相贯结合的高度可以裁量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攻坚行动,是淮南蝶变重生的必由之路!
在人类走向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普遍走的是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西方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对自然资源的攫取,人与自然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
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中国明确提出,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发表重要演讲时向世界阐释“两山理念”:“中国明确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察大势者明,驭大势者智。锚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双赢,淮南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
近两年来,我市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修复攻坚行动,以系统化、项目化、精细化思维统筹推进污染防治、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系统保护,发展“含绿量”和生态“含金量”同步提升,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精细——污染防治攻坚战刷新“生态颜值”
“今天,你抬头看云了吗?”“网友:从早美到晚!”7月10日,淮南日报社官方抖音号发布的这条消息引赞无数。当天,淮南上空湛蓝如洗,白云悠悠随风飘逸,淮水汤汤碧波倒影,天地之间自然生成一幅水光云影的生态画卷。
7月26日下午5时许,一场大雨过后,淮南上空惊现“两道彩虹交相辉映”奇观,人们惊叹:这是淮南几十年一遇的胜景!
由此可见,蓝天白云从曾经的“生活稀缺品”到前两年的“刷屏朋友圈”,再到如今的“司空见惯”,淮南的空气质量越来越好,百姓的蓝天幸福感节节攀升。
“把脉问诊”、分析研判,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我市坚持科学治污、精准治污、依法治污,注重源头治理、推进综合防治,蓝天、碧水、净土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持续凸显,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淮南渐行渐近。
2022年,我市“三个治污”交出让人眼前一亮的优异答卷!
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85,同比下降7.9%,改善幅度全省第一;优良天数比例79.5%,同比增长4.7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全省第一;我市是全省唯一一个空气质量各项指标均改善的城市。
还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全市8个国家考核断面达标比例100%、优良比例87.5%,均同比提升12.5%;全市5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为100%。
还老百姓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5%、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得到进一步管控。
以精细化思维推进污染防治涵养绿色生态。近两年来,新招真招实招硬招频出,招招精准,招招见效。
蓝天保卫战打得“用心”:每日8时15分,市生态环境局大气调度视频会准时召开,夏季每天下发臭氧管控清单,上半年累计召开121期;开展重点企业治理,目前26台燃煤机组达到超净排放水平;实施VOCs企业治理、评级、应急,推进臭氧污染“三步联治”……
碧水保卫战打得“用情”:对全市128个入河排污口的设置与排污情况进行专项排查;上半年完成4个县级饮用水水源地划分技术报告编制;与合肥市、阜阳市就共界河流(湖泊)水环境问题开展联合会商,在水环境改善上形成合力……
净土保卫战打得“用力”——印发《淮南市农村净水攻坚行动工作方案》;强化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监管,全面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排查;14家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持证单位,总核准经营规模32万吨/年……
精美——采煤沉陷区治理厚植“生态底色”
淮南西城诞生一处热门网红打卡地!春申湖,也就是昔日的“老鳖塘”,由破败不堪的采煤沉陷区华丽转身为别具一格的生态风景区,每天吸引众多游人赏玩休憩。
综合治理工程虽未完工,但走进经过连续几年精心治理的景区,顿觉碧水清流、春申锦绣,各处风景精巧雅致,营造出“一半山水一半城”的优美意境。
作为采煤沉陷区生态治理的形象标杆、样板工程,建设者正在全力推动硬件提升和软件提质齐头并进。待工程竣工,湖塘生态实践区、田园休闲度假区、棕地修复拓展区、乡土遗风展示区、都市绿廊康体区等板块将各具特色,碧野芳原、耕泽鸥鹭、云塔烟景等淮西十景也将揭开神秘的面纱,风姿绰约地展露在游客面前。
淮南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采煤沉陷区面积大、分布广,对沉陷区进行综合治理,是必答题而非选择题。
采煤沉陷区治理既是生态工程、也是民生工程、更是发展工程。近两年,我市沉陷区治理提速提效,竞相追求“绿色转身”,或蝶变成生态风景区,或蝶变成绿色能源基地。
城区主攻“生态修复+文旅产业”为主的治理模式,以九大矿区采煤沉陷区项目和淮南西部采煤沉陷区治理为示范,建设城市绿心公园,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区品质。
城郊主攻“生态修复+光伏产业”为主的治理模式,目前,淮河能源集团实施顾桥矿采煤沉陷区岸线治理项目,三峡新能源、阳光电源等大型企业已利用潘集区、凤台县等沉陷区水面进行光伏建设。
变“负担”为“资源”,变“包袱”为财富。我市以项目化思维推动采煤沉陷区旧貌换新颜,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2022年我市共谋划实施生态修复项目70个,总投资309.98亿元;全市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已完成治理面积10705亩,其中复垦耕地面积4093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2019年至今,我市已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102个,治理面积22263亩;截至今年2月,全市已利用沉陷区水面约1.8万亩,建设光伏电站,装机约55万千瓦,“阳光”转型新路径越走越宽……
当前,西部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1-4期和新庄孜矿采煤沉陷区项目均在加速推进,将按照精致化、精细化、精品化要求,高标准开展生态修复、环境治理,打造高品质生态景观,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精致——生态系统保护筑牢“生态屏障”
7月21日午间,微微细雨中,记者循入焦岗湖深处近一公里的绿荫水道,两侧野柳枝上有不少鸟巢,数只单腿站立的白鹭、池鹭正好奇地望着入侵者,寂静的芦苇荡中一群黑水鸡、小䴙䴘戏水,打破一湖平静……
听几位摇船人说:每年来焦岗湖栖息的鸟儿超过10万只,有记录的鸟类就达68种。为了保护“秘境”的生态,与“原生态”更“亲近”,他们已经将游船换用了纯电动船,行驶过程中无油污、废气和噪声排放。
再来到寿县城东南的瓦埠湖湿地公园,水草丰美,群鸟翱翔,水天一色……“百鸟翔集”的背后是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作为淮河中游面积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瓦埠湖湿地是国家首批8个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之一,并入选安徽省级重要湿地名录。
一幅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面跃然眼前。
淮南位于暖温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地带,丘陵、平原、湿地镶嵌交错,多样生境孕育了种类繁多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目前,全市共有陆生脊椎动物27目65科204种,东方白鹳、白枕鹤、白头鹤、卷羽鹈鹕、青头潜鸭等5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自由栖息;共有维管植物139科866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银杏、水杉生长繁茂。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维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才能更好促进生态系统优化、整体功能提升。
我市紧紧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要求,从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出发,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目前泥河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八公山国家地质自然公园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八公山区狮子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均已入库省级重点生态修复项目库。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
自然保护地监管守住生态底线,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整合优化为6处,面积增加3379.52公顷;
湿地生态修复呵护“地球之肾”,加快凤凰湖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全力推进淮河、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确保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52%以上;
生物多样性保护守护“美丽家园”,“清风行动”“网剑行动”严厉打击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和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行为,“五大森林行动”完成人工造林22349亩,超目标27.7%。
精心——绿色低碳转型激活“生态经济”
从采煤沉陷区到科技感十足的“漂浮电站”,从乡村城镇的房前屋后到熠熠生辉的“光伏蓝”,从废弃土地到变“废”为宝的“光伏海”……截至2022年,我市已建成光伏电站170万千瓦以上,淮南光伏“聚沙成塔”,已开始乘势腾飞。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
对淮南而言,推进生态修复攻坚行动,并不是降低对发展的要求,更不是不要发展,而是要坚决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绿色、低碳和循环的道路上推动更高水平的发展。
成事之道,贵在力行,重在履事。近两年来,我市坚持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引导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另一方面加快新兴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高质量发展,我市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能源结构调整,奋力打造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和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
绿色转型按下“快进键”。据悉,“风、光、储”和“风、光、火、储”等电力一体化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淮河能源、中煤新集实施煤电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工程,全力打造“智慧矿山”。
绿色制造、绿色发展、节能减排代表性企业雨后春笋般涌现,国瑞药业、淮南润成科技、淮南金科再生资源、中信格义循环等企业插上创新之翼,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带动绿色制造产业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
今年上半年,航天锂电50Gwh锂电池及材料一体化产业基地、太蓝新能源固态锂电池、10GW高效电池及2GW光伏组件生产项目、创源年产5Gwh动力电池等项目纷纷开工,新能源产业以光伏、储能和制造为重点,产业链条越拉越长。
今年上半年,开沃年产50万台套创维商用车项目、浩智汽车增程及相关核心零部件产业化项目、科博达安徽产业基地项目等在淮布局,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围绕产业链上下游招大引强、招精引优,产业版图越画越大。
美丽与发展共赢,“颜值”与“产值”兼收。
着力探索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升级之路,绿色根基在踏石留印的过硬举措中不断夯实。榜单不同,底色相同。这些成绩,记录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高度”,更记录着我市绿色发展、生态文明跃升的轨迹。
生态修复,归根结底是为产业发展加竞争力、为生态环境减破坏力,“一加一减”之间,淮南凝聚起澎湃的绿色力量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变革。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生态淮南的发展底色。逐绿而行,淮南生态画卷绘就崭新图景。
山水淮南,正向你我款款走来。
本报记者 周 玲/文 倪 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