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于蓝绿,原来是泥河!

本报记者 张 静/文 苏国义/图

版次:01  2023年08月0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一眼是辨认,

第二眼是确认。

这里是泥河“?”这里是泥河“!”

可见流水淙淙,可听鸟儿低语,可闻田野花香,又可随处找到休憩座椅停歇片刻,自然自我自在的表达。

当我们的感官与河水建立“链接”,我们会感叹这片自然的过往与当下。

泥河是淮河重要支流之一,自西向东穿潘集区而过。泥河干流河道长55.65千米,其中潘集区境内河长39.4千米,在潘集区有着“母亲河”之称。

它曾变化过,被污染、被破坏、被消耗,流域水环境质量渐降,水生态系统渐退。好在我们听到了它的“诉说”,重新丈量与它亲密接触的距离,修护它的疮痍,抚平它的伤口,用科学文明与理智,表达对这一汪河水及万千生灵的尊重。

创造碧水蓝天环境,打造亲水爱水生活,共建共享美丽河湖。2019年,潘集区启动了泥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PPP项目,项目总投资5.99亿元;2021年,结合治理工程,投资5246万元,打造泥河省级示范河湖建设,河道清淤、泵站改造、河滩覆绿、景观小道、桥面修整……通过生态修复工程,还建成了两侧滨河带39万平方米的绿色长廊。

而今它又在变化,当我们再次走向它,看到河畅水清的它,感受岸绿景美的它,聆听人和意满的它,与它的过去与现在相遇,会懂得珍惜与欣赏泥河的美与亲。亦如居住在泥河岸边的群众说,如果你茶余饭后、休息之余想遛遛弯、散散心、跑跑步、唱唱歌、跳跳舞,那就来泥河吧!

如果你问我,泥河现在到底有多美?有多自然?

我们的答案是,它是生态环境变迁之路的见证,无尽于蓝、无尽于绿,我们一起行动,去守护它、去保护它。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在潘集区泥河省级湿地公园规划区推进下,这片人与自然和谐、生生不息的河流,有多清、亲,它就有多美丽、多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