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多举措推动人才下乡

版次:A01  2023年08月03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大江晚报讯 乡村振兴,关键靠人。近年来,芜湖高度重视农业人才建设工作,着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在“引、育、用”上持续发力,促进各类人才下乡,努力以人才振兴撬动乡村振兴。

记者从芜湖市农业农村局科教科获悉,芜湖市积极探索以农民为主体、以需求为导向、以实践为手段的高素质农民培训体系,紧密结合芜湖实际,培育创业致富“领头雁”。截至2022年年底,我市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万余人,培训合格率、培训满意度均达到95%以上。与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共建“乡村振兴产业学院”,联合搭建政校共育人才培养平台,472名高素质农民参加高职扩招。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办学,为安徽农业大学在芜湖市的函授站开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累计培育大专、本科2900余名,目前在校大学生606人。

依托芜湖市“紫云英人才计划”,开展以高素质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创业之星”和“返乡人才之星”评选工作。每年评选出扎根乡村、创办乡产、带动乡亲的20位左右“创业之星”和50位“返乡人才之星”,分别给予每名10万元和2万元的项目扶持资金。截至目前,已评选出100位农村实用人才“创业之星”和100位“返乡人才之星”,已累计扶持激励1200万元。

为不断提升我市农业科技水平,调动农业人才活力,开展首席专家+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选工作。围绕我市“智慧芜湖大米”、优势家禽、休闲农业等农业主导产业,每年评选1-3家首席专业工作室,给予30万元/家工作经费,开展专家+农业企业+农户结对帮扶,带动全产业链发展。2022年我市首建水稻、智慧农业及畜禽(五华鸡)3个专业的首席专家工作室。2023年正在打造茶树栽培、稻渔综合种养、畜牧(圩猪)首席专家工作室。同时,联合人社部门开展乡村振兴人才职称评选工作,乡村振兴人才职称系列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年龄、不唯奖项、不唯论文,主要面向长期扎根基层、从事适度规模生产经营的乡村人才,2023年拟推荐75名乡村人才申报高级职称,拟评审中级职称140名、初级职称285名。 (记者 顾 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