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今年以来引领中国经济持续恢复、稳中求进述评

版次:01  2023年08月03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走势举世关注。

今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出稳健坚实的步伐。

努力实现良好开局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盛夏7月,中国向世界亮出半年经济答卷——

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2%,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置身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常态化运行,一系列指标彰显中国经济韧性。

7月21日,中南海。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时指出:“我国经济恢复速度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地位,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光明。”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坚定战略自信,以“中国之治”应对“世界之乱”。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强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立足新开局,掌舵新航程。

坚持思想引领,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勉励江苏“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并围绕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部署: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没有高质量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话语坚定。

四个月后,7月5日至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苏苏州、南京等地考察,进一步提出江苏要“在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既为江苏发展指明方向,也为各行各业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领航定向。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一项本质要求,也是开局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关键词。

2月7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

4月3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4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强调要“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系列重要论述重要部署,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引中国经济航船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行稳致远。

坚定前行信心,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要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这样强调,并就“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等重大问题作出全面部署。

越是关键时刻,越要坚定信心、步调一致向前进。

7月1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民营经济的高度重视和对民营经济人士的深切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正确理解党中央方针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防范风险,不断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围绕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党中央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有力有效贯彻落实,推动中国经济迎难而上,切实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季度以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和机构纷纷调高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彰显对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三分之一左右。

“全世界都从中国发展中受益。”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说,中国5%左右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令人鼓舞。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上半年经济指标中,一组数据引人关注——

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增长61.6%,拉动中国出口整体增长1.8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对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9%。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的内生动力正在累积,这是回稳复苏的印证,也是转型升级的足音。

“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如此强调。

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处在回稳复苏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辩证认识、科学统筹经济发展质和量的关系,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在习近平经济思想引领下,中国经济在扎实推进转型升级中不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

坚持创新引领,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积蓄发展动能——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明确要求。

“要重视实体经济,走自力更生之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我们要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构建新发展格局来攻克科技难关”……在地方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印发,聚焦科技工作前瞻性谋划、系统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我国首个万吨级光伏制氢项目投产,全球首台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并网发电,首艘国产大型邮轮完成试航……今年以来,许多领域的创新成果让世界眼前一亮。

加快提质增效,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筑牢发展根基——

上海本地,提供由芯片、软件等组成的“大脑”;向西约200公里外的江苏常州,提供动力电池;向南200多公里外的浙江宁波,提供一体化压铸机……在长三角,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

产业体系的质量,决定了经济发展的质量。

5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进一步部署:“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更多支柱产业”“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聚焦薄弱环节补链,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坚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牵引,从中央到地方,一系列举措加快经济提质增效。

上半年,太阳能电池、工业控制计算机及系统产量分别增长54.5%、34.1%。截至目前,各地建设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智能制造新场景、新方案、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技术赋能效果明显。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