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红色金融初心 传承红色金融血脉

——淮南抗日根据地红色金融实践及启示

版次:01  2023年08月02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通讯员 周 喆 余国栋 曹 猛

红色金融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领导建设的金融事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金融发展呈现出新特征,面临新任务和新挑战,笔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淮南抗日根据地红色金融的宝贵经验,努力汲取红色金融史中蕴含的智慧和力量,传承红色金融血脉,不断推进新时代金融事业高质量发展。

●淮南抗日根据地红色金融诞生的历史背景

淮南抗日根据地(1942-1945年)由皖东抗日根据地演变而来,处于华中腹地,东临大运河,西屏大别山,北濒淮河,南抵长江,下辖津浦路东和津浦路西两个专署。为保障供给、发展生产,淮南抗日根据地建立银行,发行货币,保障了华中抗日战争的胜利。

对抗经济掠夺和金融破坏。淮南抗日根据地因属于华中抗日根据地范围,处在日军、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三方之间,金融斗争异常复杂。我们党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在根据地成立自己独立的金融机构,才能粉碎敌人的经济掠夺与封锁,确保淮南抗日根据地的经济稳定和生产发展。

保证根据地经济发展。淮南抗日根据地盛产水稻、小麦等,煤炭资源丰富。全面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对淮南地区进行残酷的经济掠夺,导致根据地财政困难,急需金融的支持。

●淮南抗日根据地红色金融的历史实践

——建立淮南银行

1942年2月,淮南行政公署根据中共华中局扩大会议关于“成立银行,发行货币”的会议精神,在天长县葛家巷正式组建成立淮南银行(葛家巷今属天长市),龚意农出任首任行长。1943年秋,日寇大举扫荡,淮南银行迁至盱眙县时家集(盱眙县当时隶属淮南行署)。1945年8月,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淮南银行并入华中银行。

——发行淮南币

1942年5月,首批淮南币得以印制发行流通,主要面值为五角。自1942年5月至1945年10月,淮南银行共印制发行1角、5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未发行)7种面额、47种版别,累计发行总额为38827457.27元。1946年,随着淮南解放区的部队撤出,淮南币停止发行。

——发放贷款支持根据地生产

为支持根据地农民生产、商户经商,淮南银行组织发放贷款,其中贷款中用于农业生产的比重较大。淮南银行发放的这些贷款成功帮助了根据地民众开展生产自救运动,促进了根据地的商业发展。

——制定金融政策开展货币斗争

排禁日伪币。1941年汪伪政府成立中央储备银行,发行伪币,并利用伪币对根据地实行经济掠夺。根据地据此采取排禁日伪币的政策,在根据地中心区,禁止伪币的流通。在边缘区,呼吁群众在商品交易中自觉拒收拒用,伪币最终被局限在日军占领的一些城市流通。这些措施有力保护了淮南币在根据地的流通,挫败了敌伪利用日伪币抢购物资的意图。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