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常做客 绿水青山入画来

——我市奋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版次:01  2023年07月2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记者 周 玲

“绿水丰涟漪,青山多绣绮。”看淮南山水,淮河穿城而过,三湖环绕,三山连绵,一碧千里,层峦叠翠……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提出的“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等重要指示,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方位、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显著改善,淮南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近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的第六场,围绕“奋力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联合向市内外主流媒体作新闻发布。 

2022年,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交出优异答卷——

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85,同比下降7.9%,改善幅度全省第一;优良天数比例79.5%,同比增长4.7个百分点,改善幅度全省第一;我市是全省唯一一个空气质量各项指标均改善的城市。

全市8个国家考核断面达标比例100%、优良比例87.5%,均同比提升12.5%;全市5个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比例为100%。

全市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95%、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风险得到进一步管控。

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2023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明确提出,今后5年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时期,要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我市将以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淮南为引领,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工作方针,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让绿色成为淮南最动人的色彩。

坚守初心,聚沙成塔,一幅新时代“山水淮南”美丽图景徐徐铺展开来。

聚焦“三个转变”,以新思路开拓新局面

未来五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现代化美好淮南建设的重要时期,也是推动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窗口期。

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我市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大力推动“三个转变”,即由以环境污染防治为主向环境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并重转变,由以减污为主向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转变,由以环境保护为主向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转变,力求以新思路开拓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擘画淮南发展蓝图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要突出抓好生态修复,让山水淮南的城市形象更加彰显。

生态修复,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细致工程,当以精细化思维推进污染防治涵养绿色生态,以项目化思维推动采煤沉陷区华丽转身,以系统化思维促进资源型城市绿色发展,合力攻坚,孕育城市生态之美,塑造城市绿色核心竞争力。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2022年我市共谋划实施生态修复项目70个,总投资309.98亿元;全市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已完成治理面积10705亩,其中复垦耕地面积4093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2019年至今,我市已完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102个,治理面积22263亩;截至今年2月,全市已利用沉陷区水面约1.8万亩,建设光伏电站,装机约55万千瓦,“阳光”转型新路径越走越宽……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以新举措凝聚新合力

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时期。我市坚持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引导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绿色转型按下“快进键”。据悉,“风、光、储”和“风、光、火、储”等电力一体化项目正在加快推进。淮河能源、中煤新集实施煤电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工程,全力打造“智慧矿山”。

一批在绿色制造、绿色发展、节能减排领域具有代表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如国瑞药业、淮南润成科技、淮南金科再生资源、中信格义循环等,带动绿色制造产业向高水平、高层次发展。

未来五年,我市将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升级改造,加强绿色低碳项目要素保障,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为产业发展加竞争力,为生态环境减破坏力,“一加一减”之间,淮南凝聚绿色力量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绿色变革,释放蓬勃动能推动产业转型,用生态文明建设成果证明,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突出生态系统保护,以新作为展现新成效

在凤台县凤凰镇境内,有一片面积390公顷的凤凰湖省级湿地公园。作为皖北地区典型河流型湿地公园,生态系统保存相对完整,131种鸟类、47种鱼类、7种两栖动物、16种兽类在这里自由生活。凤台县投入3.9亿元资金,完成了湿地水系保护、水质保护、水岸保护、栖息地保护工程,湿地水体、植被及动物栖息地得到明显恢复。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要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促进生态系统持续优化、整体功能持续提升。

我市紧紧围绕“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要求,从更好保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出发,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目前我市泥河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八公山国家地质自然公园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八公山区狮子山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均已入库省级重点生态修复项目库,已获批省级财政补助资金5000余万元。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自然保护地监管守住生态底线,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整合优化为6处,面积增加3379.52公顷;推进湿地生态修复呵护“地球之肾”,加快凤凰湖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全力推进淮河、江淮运河生态廊道建设,确保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52%以上;生物多样性保护守护“美丽家园”,“清风行动”、“网剑行动”严厉打击非法交易野生动物和破坏野生动物资源行为,“五大森林行动”完成人工造林22349亩,超目标27.7%。

一城美景,满目风光。日益向好生态答卷的背后凝聚的是全市上下对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坚定信念,对提升城市生态宜居水平的锲而不舍,是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不变情怀。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更是生态淮南的发展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