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建设关键在人才”

版次:04  2023年07月26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上接一版)炉缸壁随时都有被烧穿的可能。从炉台走到炉下去看,更令周传典他们大吃一惊!原来炉缸的炉皮已经出现了一条裂缝,冒出了一小股火焰。这座高炉位于大同江边,炉基周围积水尚未清除,运渣道、运铁道已被水淹没,炉前的上料坑和炉后的热风炉都是铁水可以冲到的地方,也没有加设防护堤。一旦炉底烧穿,涌出大量铁水,铁水再遇水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对2号高炉险情诊断后,周传典等人拟定了故障处理方案,并建议停炉大修。然而,对中国专家组的处理方案,朝鲜方面并没有完全采纳,更没有停炉。

11日早晨,2号高炉炉缸烧穿,跑出的铁水约有200多吨,都在预先砌好的沙坝里面。所幸周围积水已被清除,没有发生大爆炸,热风炉和上料坑也没有流进铁水,人员和设备都得以保全。

12日上午,朝鲜内阁副首相李钟玉从平壤赶了过来,对朝方没有听取中国专家组的建议,进行了严厉批评,并当场拍板决定,采纳中国专家组的意见,立即扒炉大修。

中国又紧急调运1000吨耐火砖前来支援,经过47天的抢修,2号高炉终于又可以重新安全投产了。

9月27日,专家组离开朝鲜时,朝鲜金属化学省颁发给专家组一面奖状和1万元朝鲜币津贴。周传典与詹建功、张世俊商议后,把朝方颁发的1万元朝币津贴礼貌地如数退还给朝方。

专家组回国后,中国对外联络部授予周传典“出国援外人员特等功”奖状,授予詹建功、张世俊“甲等奖”奖状。

不断探索,勇立潮头

1964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主席提出要加快四川攀枝花钢铁基地建设。这个基地的唯一铁矿资源是高钛型钒钛磁铁矿,钒、钛等稀有金属元素与铁元素共生,冶炼起来难度极大。此前国内外已有人做过多次试验,但从高炉里流出来的都是一滩“浆糊”,分离不出单体金属来。

1965年春,冶金部组织了全国炼铁方面的108位专家成立了攻关组,号称“一百单八将”,周传典被点将出任组长兼党支部书记。攻关组在他的带领下,经过反复实验探索,终于在一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内取得成功。1970年,攀钢一号高炉流出了合格的铁水。这一事件被当时国际科技界誉为20世纪世界冶金史上的一个创举,使我国上百亿吨的高钛型钒钛磁铁矿资源得以利用。当时这一消息经新华社宣布后,日本、欧美钢铁界一片哗然。1978年,这一成果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集体一等奖。

潜心研究,建言献策

周传典是一位既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又具有高瞻远瞩战略眼光的专家型领导干部。他不仅在生产、技术上硕果累累,而且在冶金理论和经济政策上也有不同凡响的建树。

1980年3月,周传典在《人民日报》发表了《对中国冶金工业现代化的一些认识和建议》。这篇文章先是在中央内部刊物《经济问题研究资料》上发表,一个月后,经邓小平和陈云批示后,又在《人民日报》上转载。

1980年秋天,周传典在上海市委党校作了一次题为《关于基层工业企业管理制度改革的建议》的报告,提出应实行生产经济技术专责制,也就是后来普遍实行的厂长(经理)负责制。随后,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以胡耀邦总书记的批示为按语将这个报告印发下去,《人民日报》《红旗》杂志也相继全文予以发表。

周传典著述甚丰:《十建议书》《建议与纪事》《周传典文集》(四卷本)等,共计300多万字。

心系国家,情牵故土

周传典对国家一腔热血,对家乡也是一往情深。他曾应安徽省政府邀请担任省府顾问,为安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出过不少有价值的建议,比如关于马钢发展思路的建议,关于利用两淮煤炭资源发展电力、化工材料的建议等;此外,凤台淮河公路大桥如期建成、州来啤酒厂改造扩建、凤台一中教学大楼顺利竣工等,无不凝聚着周传典的一份心血与支持。为了支持家乡的教育事业,周传典拿出多年节衣缩食的20多万元积蓄作为底金,在家乡设立了扶贫助学基金会,专门用来奖励或资助每年考取国家重点大学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基金会成立于1999年,截至2022年,已奖励和资助寒门学子248人,总开支近6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