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办实事”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苏 强 本报通讯员 刘 梦 王书雅

版次:A01  2023年07月2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几年谢家集区的营商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特别是很多法律服务,为我们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日前,记者在谢家集区采访时,提到营商环境的变化,淮南龙胜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感触颇深:“谢家集区委政法委和各政法单位认真落实上级安排部署,真心实意为我们企业排忧解难,树立了政法机关‘为民办实事’的良好形象,真正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紧紧围绕“一改、两为、五做到”目标任务,谢家集区按照“领导带头、部门参与、联勤联动、主动高效”的原则,成立了政法机关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工作组,各政法单位也成立相应工作组,夯实领导包保责任,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保障企业家合法权益,积极营造了优良的营商环境。

谢家集公安分局积极构建“平安365”守护企业安全工作体系,为企业创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经营环境。依托谢家集区政务服务中心公安窗口,为重点工程项目和员工提供“一站式”和“一窗式”服务,保障涉企服务“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聚焦在建工程项目施工、材料运输、工程外包等过程中的违法犯罪线索和群众反映问题,坚持“零容忍”态度,快侦快办。深化落实警官包企机制和“警官联系包保”辖区企业项目机制,摸排掌握辖区内新增重点企业和重大项目工程,及时纳入包保联系范围,及时上门开展业务指导。

谢家集区人民检察院不断拓宽服务渠道,为有需求企业上门提供法律服务,解决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难题。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对涉案民营企业和企业负责人积极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最大限度保障涉案民营企业正常经营运转。有效利用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加大对涉民营企业各类民事行政案件的法律监督力度。结合办案中发现执法司法活动、行政监管、企业管理中的漏洞以及薄弱环节,通过制发检察建议,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谢家集区人民法院开展“惠民暖企”专项执行行动,聚焦一批涉企业案件,以高压态势,充分发挥执行的强制性,行动中共计张贴失信曝光海报12张,拘传、拘留12人,执行完毕4件,执行和解8件,扣押车辆一台,执行到位金额42万元。积极推进“执转破”程序,将符合破产条件的“僵尸企业”依法转入破产程序,帮助企业实现合法退出市场或者脱困重生,为创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积极贡献司法力量。

谢家集区司法局组织辖区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常态化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梳理和查找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和易发的法律问题,提出预防风险和解决纠纷的建议。同时持续做好惠企政策联络对接,指定法律援助律师,主动梳理惠企政策,确保政策动态更新,及时做好宣传解读,为辖区企业、商户推送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案例,打通法律助企服务“最后一公里”。

采访中,谢家集区委政法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立足新发展阶段,以高质量法治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执法司法供给侧改革,在呵护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推出系列举措,更加精准有力保障、有效服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