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管理+科技助力”精准赋能文明城市创建

本报通讯员 杨 衡 吴喆敏 本报记者 李东华

版次:01  2023年07月2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近年来,田家庵区在文明城市创建中综合运用人工智能、5G通信、大数据等新技术,积极探索数字管理、科技助力、精准施策新模式,为文明城市创建插上了现代科技的“翅膀”,推动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智能化”让垃圾分类成为时尚

在田家庵区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国庆路香榭花都,居民陈阿姨正在用小区智能垃圾分类亭“卖垃圾”,在这个垃圾分类亭,只要点一下屏幕,就会帮你分辨垃圾如何分类,对于可回收垃圾还可进行称重回收。就在不久前,陈阿姨家墙角下堆满了瓶瓶罐罐,周围居民总是投诉,社区人员磨破了嘴,可陈阿姨就是不愿意清理。“现在有了这个智能垃圾分类亭真方便。”陈阿姨高兴地说。在垃圾分类的宣传上,田家庵区也用上了科技的力量,通过小程序“垃圾分类齐点亮”,居民可以化身网络虚拟人物,学习垃圾分类,这个办法让垃圾分类迅速在大学生等青年群体中走红。如今垃圾分类在田家庵区已经成为了一种新时尚,今年上半年,田家庵区在100余个小区增设了151个垃圾分类亭(房),进一步提升了居民的生活环境。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