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通过的报告,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和实践路径,就未来5年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制定了大政方针、作出了全面部署。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意味着,中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因此,这虽然不是新的提法,但是通过一以贯之地提出,进一步对发展的重要性作了强调,同时也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只有我们深入领悟、深入学习才能更好地深入贯彻。
深入领悟新时期“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丰富内涵
发展在不同历史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只有深入领会把握不同历史阶段的发展要求,才能从深层次上理解发展的重要性,帮助我们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明确思路、奋勇前行。
从发展理念看,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深刻理解发展的意义,他指出:“发展是硬道理”。党的第三代领导高度重视这一战略思想,并把发展问题提高到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高度上。从邓小平“发展是硬道理”的论断到江泽民“第一要务”的思想再到“高质量发展”、从科学发展观到新发展理念,我们党的发展理念随着发展阶段、发展任务的变化,不断与时俱进、丰富创新,体现了党对发展与执政、兴国与执政内在关系认识上的深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当代中国创新的轨迹,进一步凸显了发展质量的全局和长远意义。
从发展方式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这个阶段是以各类生产要素的规模性投入作为基础的,这也是我国过去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特点。但这个特点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这同样也是淮南发展的一个真实写照。作为一座由煤炭立市、能源兴城的城市,在“大煤大电”的加持下,淮南曾气势如虹,一路高歌猛进。但伴随能源开发、生产,能源城市的环境污染、地面塌陷等问题变得突出,也成为困扰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此之后,我国经济逐渐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更多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因此,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后的必然选择,是确保现代化建设能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根本支撑,是推动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
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报告同时指出,我们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这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为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
深入贯彻新征程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奋进新时代、迈上新征程,淮南的发展要想实现晋级进位、弯道超车,就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跳出资源型城市发展周期,坚持建设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城市,坚持实施三次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行动计划,突破发展瓶颈、激发发展活力,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基础。
一产实施“两强一增”行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推进、分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一方面,深刻认识到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意义,深入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以农业“四新”科技成果转化行动为抓手,深化“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支持、培育种业企业;深化与大型农机装备制造企业的合作,支持农机企业研发制造,优化农机装备资源配置,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技术和设备保障。另一方面,立足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的定位,支持县域发展规模体量大、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不断提高农业附加值和效益。围绕淮南优势特色农产品,比如酥瓜、牛肉汤、豆制品等,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政策和环境保障。
二产实施“扩量提质增效”行动,强力推进工业经济转型。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4116”行动计划》,我市根据实际情况,对于制造业发展提出实施“扩量提质增效”行动计划,提法顺序上的不同强调了我们要抓紧把总量做起来。一方面,要推动传统产业新型化,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情况,释放优质煤炭产能,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积极推动碳捕获、利用和储存技术规模化应用,培育发展光伏、氢能、储能等产业,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打造国家重要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另一方面,要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化,积极开展优质企业培育、“创新+数字”赋能、质量品牌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等行动,发挥“亩均论英雄”改革牵引作用,围绕六大新兴产业强化“双招双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带动力的产业发展新支柱,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
三产实施“锻长补短”计划,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服务业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稳增长、强功能、优结构、惠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要聚焦提升辐射能级,加快畅通内外循环。深度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安徽自贸试验区建设,畅通商贸服务;拓展外贸市场,扩大外贸进出口规模;做大消费市场,优化消费环境;发挥区位优势,打造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要聚焦提升融合实效,大力培育新业态新模式。实施科技服务升级、信息服务攻坚、金融服务创新等行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着力促进数字赋能、跨界融合,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要聚焦提升服务品质,增进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力开展文旅和民生服务,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普惠性服务供给,更多更好满足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高品质服务需求,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