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我市不断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现代化,防灾减灾工作成效明显,年均每十万人受灾人次和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重较2020年分别下降89.9%和97.4%。
为推进自然灾害防治工作,我市印发了《淮南市减灾救灾委员会工作规则》,全面完成县区级应急管理机构改革,持续推进乡镇应急能力提升,理顺职能关系,做到上下畅通。出台了《淮南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等规章制度,修订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低温雨雪冰冻、地震、地质、防汛抗旱、林草、气象等专项预案,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能,构建协调联动、快速反应、高效有序的灾害救助新机制。同时,我市还建立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机制,加强灾害性天气预警监测,加强部门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2022年以来,累计发布预警信息38份,发送预警短信59万余条。
与此同时,举办应急行业职业技能暨全市救援技术竞赛,组织开展应急救援队伍能力提升研讨班,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日常减灾工作、统筹参与紧急救援工作、支持参与过渡安置工作、帮助参与恢复重建工作。组织开展防灾减灾“五进”和“五百”宣传活动,举办淮南市2023首届“应急杯”抖音短视频大赛,形成了线上线下宣传联动、优势互补的新格局,进一步拓宽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召开我市毗邻区域突发事件应急联动联席会议,签订《淮南市毗邻区域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工作协议》,积极推动队伍、装备、物资、专家等信息共享,切实提升区域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同时积极对接闵行区应急管理局,全方位对标学习交流。
(本报记者 鲁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