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集中审查通过一批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

版次:02  2023年07月18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近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委员会召开会议,集中审议通过了田家庵区青丰砖厂棚户区改造项目、安徽(淮南)现代煤化工产业园搬迁安置工程一期(揽淮城·祁家)项目、益民阳光二期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项目等7个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的选址及规划设计方案,项目涵盖我市各行政区。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加强规划设计方案审查,要求项目按社区生活圈规划要求,完善配套公共服务设施,高标准设置社区组织用房、物业服务用房、幼儿园(含托儿所)、托老所、菜市场、卫生站、文化活动站、公厕、社区体育活动场地、老年人与儿童活动场地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且相对集中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充分考虑使用便利性。同时,要求在建筑、景观等设计中体现地域特色。通过相关措施,结合城市设计等理念,打造宜居社区,促进“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转变。

(本报记者 周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