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公山区聚焦“四个链条”打造城市基层治理共同体

版次:A01  2023年07月1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本报讯 7月12日,记者从八公山区委组织部采访了解到,针对辖区人口老龄化、群众需求多元化等特点,八公山区近年来深化“红色邻里”城市基层党建品牌,聚焦责任、阵地、联动、平台“四个链条”,全面提升城市基层治理效能。

厚植“全域党建”责任链条,下好组织体系“一盘棋”。该区坚持组织设置与网格划分相融合,纵向抓党组织向下延伸,横向抓各类组织近邻共建,“横纵联动”织密近邻党建“一张网”。辖区内40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公司、非公企业等成为社区党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并建立健全支部联建、事务联商、资源联享等工作模式,实现社区党组织与区域各类组织的良性互动。同时建立“红蓝绿橙金”五色网格,形成“区级领导(包联网格)+网格指导员+网格长+专兼职网格员+微网格志愿者(八公邻里)”五级网格化管理服务,选配专职网格员120名,兼职网格员150余名,网格信息员500余名,组建60支党员志愿者队伍,建强“红色邻里”主心骨。

探索“多元共治”阵地链条,激活基层治理“一池水”。该区围绕老旧小区改造、环境卫生、群众出行、基建修复、文体设施破损等,采取“居民点单、社区订单、多方领单”的“闭环服务”,常态化召开“红色议事会”,收集意见建议130余条,解决问题120余件。深化“邻里帮帮团”,发动220余名热心党员、居民参与到“邻里帮帮团”志愿服务活动中来,营造“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一家亲”的良好氛围。深入推进“皖美红色物业”建设,建立“老书记工作室”,不断夯实自治基础,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

聚焦“靶向施力”联动链条,拧起服务力量“一股绳”。紧扣“联组织、联资源、联治理、联服务”,该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采取“1+N”组团共建模式与社区结对,进一步凝聚基层党建合力。并安排21名县级领导干部包点联系社区,推动成立41个业主委员会,4个物业管理委员会,建立52个小区(网格)党支部,16个小区(网格)党群服务站,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圈”,将党组织链条由社区延伸到各小区(网格),打通服务党员群众的“最后一米”。

做优“深度融合”提升链条,塑强党建品牌“一面旗”。该区深化“红色邻里”基层党建品牌,打造“先锋讲堂”“先锋书屋”等身边的“红色阵地”,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加强党员学习教育阵地。拓展党群服务中心建设,依托E治理平台,建立21个“网上警民议事厅”,通过沟通互动,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建立2个“暖蜂驿站”,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业态新就业人员提供的综合式多功能“歇脚地”。

(本报通讯员 朱莉萍 本报记者 何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