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卫生院如何以党建为引领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王树广

版次:04  2023年07月14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摘要】乡镇卫生院处在农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最前沿,要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激发全员担当精神,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做优公共卫生服务,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当好人民群众健康的守护者。

【关键词】乡镇卫生院 坚持党建引领 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健全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

重大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人类健康的大敌。我国农村面积广、人口多,基层医疗资源配置相对薄弱,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不足。乡镇卫生院作为我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突出党建引领,着力补短板、强基础、优服务,切实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织紧织密“防护网”,筑牢筑实“隔离墙”,当好守护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中坚力量。

一、 以党建为引领,建强党支部战斗堡垒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日常工作中,乡镇卫生院党组织要强化党建引领,把功夫下在平时,加强思想教育,切实把党员和职工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增强大家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冲在前、作表率。要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总体思路,着力建强党支部,高度重视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考察,深入实施“党员素质提升工程”,全力锻造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炼、作风过硬的队伍。要强化正向激励,建立健全创先争优、表彰激励等机制,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突出活动支撑,利用“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和职工重温入党誓词、聆听专题党课、观看主题教育片,筑牢党员理想信念,厚重爱党爱国情怀;开展健康义诊等活动,组织医护人员走出医院、走进乡村服务群众,增强医护人员服务意识。

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乡镇卫生院党组织要坚持依法、科学、精准的防控策略,发挥好组织领导职能,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要第一时间召开专题会议,成立组织机构,制定防疫工作预案,建立快速应对机制,科学设置预检分诊、发热筛查门诊、隔离区,合理调整就诊流程,快速有效阻断疫情传播,让党旗在防疫一线高高飘扬。

二、以管理为抓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医疗服务质量是立院之本。乡镇卫生院要以科学管理为抓手,注重科室建设、人才培养,着力树名医、建名科、创名院,为辖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树立“患者至上、服务第一,精益求精、质量第一”的理念,严格落实首诊负责、术前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创建活动,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升患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医德医风事关医院形象,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乡镇卫生院要狠抓医疗管理,大力开展“医德医风提升年”活动,建立医德医风考核机制,每月进行日常考核,年底进行综合考评,并将考核结果同评奖评优挂钩,促进医护人员廉洁从业。同时,加强医护人员培训、考核,定期对职工进行法律法规等医疗安全教育讲座,有计划地组织医护人员学习业务及外出进修,促进医护人员法律意识和业务能力双提升,为乡镇卫生院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三、以服务为支撑,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公共卫生服务,事关群众健康。为让群众少生病、看病不难,真正得到实惠,乡镇卫生院要做细做实预防接种门诊服务,积极实施孕产妇产前筛查及新生儿两病筛查、妇女两癌筛查、预防接种等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每年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一次,深入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及村组开展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处置培训,最大限度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组织骨干医生进村入户为辖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对建档时筛查出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指定医生定期随访,并进行健康指导;对村卫生室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不定期对村医进行公共卫生相关服务项目培训,保证各项公共卫生工作落到实处,护佑人民群众生命健康。

四、以预防为目标,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能力

人民群众是个人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依法防控,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能力”。乡镇卫生院要坚决贯彻预防为主方针,加强日常宣传教育,引导人民群众实现由“要我防护”向“我要防护”的观念转变,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科学防控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在日常工作中,乡镇卫生院要积极联合村(社区)卫生室,依据上级卫健部门提供的防控规范,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公众号等各类宣传载体,开展常态化宣传,确保防控知识入心入脑;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升群众动员能力。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乡镇卫生院要按照科学规范的防控要求,首先完成对全院医护人员的系统培训,包括病例的发现与报告、流行病学调查、转诊要求、院感防控和个人防护措施等,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应对能力。随后,快速组织医护人员通过设立宣传点、入户宣传等方式,向群众发放《倡议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防控,自觉遵守各项防控规定,科学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注意个人卫生,夯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基层基础。此外,设立咨询电话,回答、解释、处置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确保家喻户晓、科学预防、有效处置,筑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人民防线。

(作者单位系淮南市寿县三觉镇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