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争2035年城市总人口突破500万

省域副中心芜湖这样干

安徽商报记者 常 诚 刘晓然

版次:A01  2023年07月13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今年2月,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芜湖市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若干意见》,明确支持芜湖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创新创业、深化改革开放、绿色低碳发展、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上走在前列,真正成为安徽经济增长第二极和省域副中心城市。4个月后,芜湖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芜湖市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从提升产业、创新、融通、人才、服务等多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并细化提出33项具体重点工作任务,全面推进省域副中心建设。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产业环境方面,《方案》围绕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推动产业链价值链升级,形成若干先进制造业集群。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首位产业,为安徽打造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贡献芜湖力量。聚焦机器人及系统集成等25个优势细分领域,加强精准政策供给和精准要素配置,提升十大新兴产业竞争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聚集地。加快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争创一批省级及以上“两业融合”试点区域和试点企业。

如《方案》第1条规定,到2027年,芜湖市首位产业规模在全省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中占比过半,培育形成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3000亿级产业集群,新材料、智能家电2000亿级产业集群。到2030年,培育50家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骨干支撑企业,10家营业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集团。另外,《方案》提出通过推动技改、鼓励企业参与技术攻关、发展引进“链主”、龙头企业等措施打造高质量全链条产业发展模式。推进生产性服务业、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为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芜湖将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园和芜湖顶图软件园建设,组建芜湖市软件产业联盟,着力引进一批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龙头企业。芜湖将加快华为云、中国电信等数据中心项目落地实施,争取“华为芜湖云安全能力建设示范项目”纳入国家第二批“东数西算”示范工程项目,稳步推进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

加快打造“创业芜优”之城

在提升创新层级方面,《方案》围绕全国创新创业引领发展新高地建设,以“产业+科创”为抓手,强化与G60科创走廊沿线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的创新合作,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产业创新中心。鼓励在芜高校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提升创新“策源”能力。加快推进十大创新园建设,围绕十大新兴产业布局产业研究院和科技成果中试基地。支持骨干企业加强重大平台与研发机构建设。

为全面提升人才层级,《方案》明确提出,围绕区域人才中心建设,坚持科技、教育、人才一体谋划、一体发展,将聚人才增人口作为推动发展的关键因素,打造人才荟萃之地、价值实现之地。以国际视野延揽高层次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大力培养本土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导入机制,放大“紫云英计划”品牌效应,优化人才驿站功能。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才计划,培养跨学科、实战型人才,加快打造“创业芜优”之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每年新增常住人口6万人以上。力争2035年城市总人口突破500万。

争创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

《方案》围绕联通长三角和中部地区开放枢纽建设,推动“交通大枢纽、信息大动脉、开放大平台”提档升级、融通赋能,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战略链接和中心节点。构建多式联运物流体系,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争创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加快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建设,建成全国信息高速公路枢纽、一级节点和中心城市。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积极参与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重大平台建设。到2027年,将芜湖港建成长三角城市群核心枢纽港,实现进出口总额220亿美元。

围绕长江经济带绿色低碳发展先行区和长三角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代化大城市建设,高品质、高水平推进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持续扩大优质资源供给,建设区域金融中心、区域文化旅游和消费中心、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全面提升城市服务辐射能力,创响芜湖服务品牌。到2027年,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显著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力争达到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000亿元。

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芜湖将学习先发地区做法和经验,争取该市与长三角城市的一体化合作,通过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芜湖片区高标准建设、G60科创走廊区域创新合作、芜湖国际邮件互换局设立等举措,构建对外开放合作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