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结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杨道文

版次:03  2023年07月11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更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动力与基石。2023年6月2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发展传承的重要论述,为中华文明现代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厘清了思路。

“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

站在人民立场,探索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追求人人平等,马克思主义对理想社会的追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大同理想相契合,是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接受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内在基础和内在动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实现有机结合。新时代,我们要深入研究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课题,在两者相互契合相互补充相互发展相互创新的过程中,结合为新的文化产物,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增添多样性科学性可行性。

“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要加强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文化形态体系。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勇于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要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注重中国式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紧跟时代呼唤,谱写时代华章。

“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不屈不挠的奋斗史,今天我们昂首阔步走进了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从未如此之近。中国梦既是民族复兴之梦,也是现代化强国之梦。实现中国梦需要呼唤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不断解放思想,科学发展,建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交流中吸收营养,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化转换和创新,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竞争力和感召力。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力,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助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

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其根本在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入研究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和中华文化的精髓,使历史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获得新的升华和强大生命力,成为推动中国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突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积极掌握思想和文化主动,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始终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牢牢把握“两个结合”的深刻内涵和路径方法,争做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引领者、推动者、实践者,以实际行动赓续历史文脉、再创伟大荣光。

“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两个结合”的科学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彼此契合、相互成就的产物。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文化主体性得到巩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也实现了社会主义、中华文明与现代化融合发展、内在统一的文明新形态。这就要求我们更要坚持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以理论自信指引历史主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形成新的理论成果,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和中国前进逻辑,以理论自信自强引领历史自信自觉,主动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