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声洗过的夏天

疏泽民

版次:03  2023年07月1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一座村庄,要是没有夏蝉,那是不完整的;要是没有蝉鸣,那是乏味的。

夏蝉在高树,在林间,在枝头,它们在每一座鸡犬相闻的村庄里高歌,在每一个离乡的游子记忆里回荡。“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一首流传了几十年的歌谣,将记忆带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

一只褐色夏蝉潜伏在门前的槐树上,“吱儿吱儿”地唱出高腔,音域宽广,远远就能听到。一个小小的身影,猫着身子,蹑手蹑脚地来到树下,滴溜着黑葡萄似的大眼睛在枝叶间搜寻。突然响起的蝉鸣暴露了目标,小身影慢慢伸直腰,轻轻地将手靠过去。接近目标的一刹那,迅速捂住,一只蝉便乖乖地落在掌心——那个小小的身影便是我。

活捉的蝉用细线拴住,牵在手里。那蝉还想飞,振翅腾空,却被线拉住,摔倒在地。有时候它兜着圈子,转晕了,错把人体当树干,飞到小腿上,胆小的伙伴吓得大哭。玩腻了,我们便将它系在树桩上,用竹枝轻按它褐色的肩背,按一下就叫一声,然而按久了,它却不叫了,大约被我们欺负得烦透了,懒得说话了吧。后来,我们给它喂食,将米饭或活捉的蚂蚁送到它嘴边,它理都不理,以绝食抗争。因为担心它会饿死,只好松开细线放生。

庄子里的蝉真多,尤其是雨后,往往能看到地上、树干上散布着黄褐色蝉壳,有时还能看到蝉蜕壳的过程。一只蝉挂在树枝上,后背裂开了口子,就像女孩儿后背开拉链的连衣裙。粉嫩浅红的蝉从裂口中一点点往外挤,很费力很痛苦的样子。过了很久,终于破壳而出,渐渐地,浅红的蝉一点点变成赤褐色,轻轻抖动翅膀,飞走了。

蝉爬得到处都是,蝉声也密集,清脆、激越、高亢、悦耳。一只蝉开了个头,千万只蝉齐声跟唱,比除夕的鞭炮还要热烈,将整个村庄煮沸了。蝉声一浪一浪的,这边息了,侧耳细听,另一座村庄的蝉声隐约又起,齐声高歌。

蝉是林间的歌手,栖于高树,游走于民间,唱响乡村歌谣。它的嗓音好,带着草木的气息和露珠的质感,从清晨唱到黄昏,嗓子从不嘶哑。“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有时候,遇到明月朗照的夜晚,它们错把月光当日光,扯上几嗓子——不唱白不唱。

蝉的一生大部分时间在地下,钻出地面存活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个月,甚至十几天。但它珍惜生命中每一天的时光,引吭高歌,歌唱乡村,歌唱生命,每一声,每一句,都清澈如洗,玉润珠圆。

一个又一个夏天走了,一只又一只夏蝉走了,一个又一个捕捉鸣蝉的孩童离开了村庄。但蝉声没有走,它一直都在,声声不息。夏天里,随意走进一座村庄,总能听到如洗的蝉声。“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蝉声,让夏天的乡村诗意盎然。

蝉声是村庄的标配。夏天里的村庄,要是没有蝉声,那该多么寂寞无趣啊。

幸好,我们还有蝉鸣,一声声,一句句,划过头顶,洗过长长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