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席草市场俏 农民增收开怀笑

本报记者 刘银昌 本报通讯员 李 峰

版次:01  2023年07月1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种席草比较辛苦,这两年外省种植规模逐渐减少,使得外地商户来板桥购买席草的较多,价格持续上涨,目前每斤席草在3元以上。”近日,在寿县板桥镇邹祠村南庄村民组的田头,记者见到了赤着脚正在收割席草的农户邹多广,老邹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俺家种了4亩多席草,如果一亩席草收成在4000斤左右,每亩可获收益1.2万元,农户自己加工成草绳,每亩可获得1.6万元。席草根也可以出售,每亩获收益4000元。眼下席草行情好,也是席草销售的最佳时机,等收割完后,还不误我栽一季水稻。”

邹多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一边用毛巾擦着汗,一边开心地说:“席草是我们的特色产业,国家提出了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邹祠村的村民,我们也要为乡村振兴增添力量。”

七月骄阳似火,紫薇花浓烈的绽放。

漫步田野,无论是晨曦初露,还是夕阳西下,在美丽的邹祠村随处可见勤劳的村民,有的挥汗如雨正在收割席草,有的在对刚刚收割的席草进行晾晒,铺成扇形的席草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空气中弥漫着诱人的清香,人们正用汗水收获着丰收的喜悦。

寿县板桥镇是全国四大席草基地之一,邹祠村位于安丰塘畔,水源充足,这里很多农户都有种植席草的习惯。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入夏以来,面对席草市场的连续走俏,价格不断升温的市场,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对农户种植席草的现状开展调研,进一步落实特色产业奖补政策,积极打造特色产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坚持加大对席草产业培育力度,将席草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在特色产业上做足文章,鼓励脱贫户增收,实现生活富裕的目标。

“田野晨风清,雨后席草新。历经寒暑苦,谁知耕耘辛。”在邹祠村河套村民组,记者见到了正在收割席草的脱贫致富领头人张传兆。今年他家种了6亩席草,还养殖了200多只畜禽,获取了特色产业发展奖补4000元。仅发展特色种养业,预计他的家庭收入就增加了8万多元。自从发展特色产业,张传兆起早贪黑,勤奋耕耘,虽然人变瘦了,脸也晒黑了,但他的笑容却挂满了脸庞。望着特色产业给这个家庭带来的收获,张传兆逢人便说:“如今党的富民政策好,日子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