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顶层设计,践行中小学思政工作新理念

孙会中

版次:04  2023年07月0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新形势下构建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格局,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适应“三全育人”背景下中小学思政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要求,通过完善育人制度、打造育人平台和实施育人项目,形成有力的工作抓手。从拓展思政课程资源、打造思政工作平台、建设思政育人体系、融合多元思政资源、优化思政课程评价入手,有效激活各种育人资源和要素的互联互通,夯实思政根基、铸造思政之魂,增强广大师生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思政教育效果。

一、规范思政课程要求

各中小学校应成立由主要领导担任负责人的“思政课程教学研究机构”,构建由党组织领导、教务部门统筹、思政(道法)教研组指导、各学科共同推进落实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格局。要开齐开足思想政治课、道德与法治课,按要求学习使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出台小学生、中学生思政课程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通过对思政课及其他课程的学科专业特点与育人要求的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定位,明确课程的功能和边界,实现“课程协同”,建立起类型丰富、相互支撑的“大思政课”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都能上出“思政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把与知识相关的问题和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培育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价值观和关键能力。为了保证思政课思想纯洁、方向正确,务必要落实“一规范两加强”。规范论坛活动,深刻吸取有关案例教训,对进校园的报告会、讲座执行审批报备制度;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落实师生意识形态教育;加强图书、教材、学术科研活动管理,定期排查消除隐患,确保政治方向和育人导向正确。要构建监督机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主动跟进,全程监督,专题调研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全面了解学校基本情况、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管理、特色亮点等方面情况,助推思政课在校园走深走实。

二、打造思政工作平台

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需要有一定的平台和载体。可以尝试实施“完善育人制度工程”、“文化育人平台工程”、“实践育人项目工程”三大思政工程。通过出台中小学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办法等文件,明确有关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建设抓手及工作措施。可以从教师培养和思政教育的共性入手,狠抓“新教师思政课程”、“教学骨干思政培训”,广泛利用教育主管部门和各个学校的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陆续推出“中小学教师思政工作展示周”、“中小学教师思政工作沙龙”等精品项目,将教师专业教育和思政引导、思政元素、专业成才和政治成长融为一体。要把思政课建设和学校廉洁文化建设相结合,与师德师风建设相融合,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清廉学校”建设,突出“一校一品”,充分发挥试点学校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打造师德师风正派、品行高洁的教师队伍。

三、建设思政育人体系

牢牢掌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思政课建设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的丰富内涵、深刻思想和精神要义,组织开展有重点、分步骤、多层次的教研教学活动,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共同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路径。可以立足实际,系统整合育人要素,有机贯通“课程育人体系”“实践育人体系”“文化育人体系”等思政育人体系。将“关注日常,潜移默化,入脑入心”理念纳入到学生教育方案中。教育过程应落实“思想政治为先导,学业水平为基础,能力素养为核心,成长成才为目标”的基本要求,实现课程传授、研学锻炼、文化熏陶等多环节、多维度、多形式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四、融合多元思政资源

一是融合家庭资源,实现家校共育。学校可以开设家长大课堂、组织家长培训,举办“大手拉小手”、“学校开放日”、“家长技能大赛”等家校共育主题活动,全面融入思政元素,有力提升家长思政教育能力。二是融合社区资源,实现校社共建。学校应与社区建立常态联系,定期进入社区,服务敬老院、慰问贫困户,践行服务精神,多方开展思政教育。三是融合其他学校资源,推进思政教学新发展。以淮南为例,各中小学校可以与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安徽工贸学校等高校建立紧密联系,邀请高校教授开展思政讲座、指导思政教研,全面提升学校思政铸魂育人工作质量。

五、优化思政课程评价

确保中小学思政课程效果,应优化考核方式,将效果评价作为考核评估的关键指标,尤其将学生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可以尝试常态化“推门听课”,组织思政课教师公开课,促进思政课教师自觉提升教学水平。应努力提升思政课教师职业归属感,以服务思政课教师成长为导向,建立新入职专职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制定培训方案,构建岗前、专项、示范等培训体系,助推教师成长。教育主管部门可以设立思政课教学政策性研究项目,单独制定职称评审计划和评审政策,保障思政课教师各项待遇落实,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作者单位系淮南市中小学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