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庆磊
今年以来,大通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消防工作、森林草原防火、防汛抗旱、防灾减灾救灾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安全生产和应急工作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
压紧压实责任,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大通区安委会定期召开危险化学品和工矿商贸安全监管会议,研究部署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各乡镇、街道、园区服务中心、部门严格落实“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要求,全面加强安全管理工作,开展重点行业领域安全专项执法。今年上半年,全区共检查企业50家次,排查隐患107条,已完成整改;全区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按监管行业分布统计企业92家,下达执法文书100份,上传移动执法检查50次。
各安委会成员单位坚持安全隐患月排查、月通报制度,按月将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情况上报区安委办,区安委办及时梳理汇总,按时予以通报,对通报的隐患督促进行整改,进一步压实了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同时,加强行业安全监管工作,抓细抓实工矿商贸、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持续深化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集中治理,不断完善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强化危险作业管控,从严审批动火、进入有(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配强监护力量,坚决杜绝违规简化工作流程、违规减少作业人员配备等问题发生,以零容忍态度查处特殊作业违法违规行为。聚焦“两客一危一货一面”,严厉打击“三超一疲劳”、非法营运、货车和农用车、变型拖拉机违法载人、非法改装等行为。深化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伪劣燃气具行为。强化建筑市场和施工现场监管,严厉打击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依法查处违法改建扩建等行为,牢牢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建机制强队伍,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水平
大通区强化统筹协调,进一步发挥区安委会办公室职能作用,细化完善事故灾害处置中涉及的信息报送、应急响应、指挥协调、现场处置、调查处理等5个应急机制,不断提升全区各相关单位、各救援力量协调联动处置合力和应对水平。
加强抢险队伍及装备建设。按照《长江、淮河干支流主要堤防巡逻抢险规定》及市、区两级防汛预案要求,大通区成立了洛河、上窑两支群众性巡堤查险队伍,洛河电厂依托企业职工成立了防汛抢险应急队。依托上窑工业聚集区企业,组建了100人的区级应急抢险队伍,各乡镇分别组建了50至70人的防汛救援队。淮南蓝天救援中心成立了由10名退役军人组成的救援队大通组。区住建局按照要求成立了由辖区施工企业组成的专业抢险队伍。区防指办按要求储备了救援装备并已下发,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
强化风险管控,加强值班值守。根据气象灾害和风险预警,提前做好内涝风险防范工作,及时封闭下穿式桥涵等易积水道路,疏导滞留车辆和人员,及时关闭小区地下车库等地下空间,清空人员。坚持问题导向,持续做好低洼地区、中小水库、河流堤坝、建筑工地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摸排,做好防范化解工作。同时,严格执行24小时带班制,确保值班人员到岗到位,强化信息报送内容、时限、程序,确保值班值守信息渠道畅通,切实提高应对突发事件信息报送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效提升应急救援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