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5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208.06亿元,同比增长12.31%;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23.99亿元,同比增长36.51%,高于全市各项贷款增速17.52个百分点——

政银聚力赋能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本报通讯员 李 义 本报记者 周 玲

版次:01  2023年07月03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6月28日,我市召开2023年第六期制造业政银企对接会(综合场),会上9家银行与23户制造业企业现场签约贷款3.859亿元。

今年以来,为切实做好金融惠企助企,强化普惠金融支持企业力度,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市经信局联合市人行、银保监、金融监管等部门,积极开展制造业政银企对接,聚集政银力量,精准为企赋能,助力我市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问题精准诊断

6月初,市经信局在走访安徽昌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时,了解到企业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前期因为抵质押及申报资料不全等问题,加之缺乏专业指导,企业贷款授信也不够,便立即联系某银行上门开展诊断对接,从提交资料到银行放款,只用了一周多时间,目前两笔贷款共计538万元已发放到位,企业生产得到有效保障。

今年以来,我市相关部门会同全市各银行、担保公司深入制造业企业,对各类融资问题问诊把脉、出谋划策,对符合或存在贷款可能的积极安排有关银行对接,对暂时不符合条件的逐户帮助分析,研究制定方案,有效解决疑难杂症,帮助多家企业获得融资支持。

聚焦对接精准服务

4月至5月,市经信局牵头开展制造业企业融资需求观测工作,分县区、分行业、分类别开展市县级政银企对接会、亩均效益贷、专精特新贷推介会、融资推进会等活动,为企业融资提供精准对接服务。

5月底,市经信局、市人行会同银行机构前往寿县、凤台县开展“融资服务进乡镇”活动,通过银行主管进企业、现场看生产,对企业有了最直观了解,后续有强群粮油等多家企业获得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贷款支持。

在服务保障上,各银行优化信贷流程,创新普惠产品,“一企一策”量体定制,建立绿色通道,提升服务质量,对制造业企业优先受理、优先审批、优先放款,着力解决企业融资的实际困难问题及堵点卡点,持续打通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

聚焦实效精准推进

全市金融监管部门连续印发《淮南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发展考核办法》《淮南市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大幅提高对金融机构制造业贷款考核的指标权重,制定“两项清单”即:金融机构制造业企业金融产品清单、市直部门制造业企业政策服务清单,设立淮南市普惠金融平台,开展“平台+数据+金融”模式创新,精准便捷推进企业线上融资。

4月21日,淮南柳丰箱包有限公司在普惠金融平台发布融资需求,企业5月份急需300万元的原材料采购经费。某银行寿县支行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与企业联系对接,上门服务办理申报资料,为企业开辟快速通道,成功发放普惠贷款300万元,企业顺利完成采购。

聚焦项目精准帮扶

项目是制造业重要再生力量,同时资金需求量较大,单靠企业难以负担。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