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户”乡村振兴路上“华丽转身”

本报记者 刘银昌 本报通讯员 刘明勇 毕 月

版次:A01  2023年06月30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李师傅,最近蔬菜产量怎么样啊?”“夏天到了,又是防治病虫害的季节,有没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近日,凤台县凤凰镇振兴工作站工作人员来到李坦的种植大棚前关切地问道。

“俺家今年预计比去年产量翻一番,又赶上国家的好政策,俺家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脱贫户李坦的脸上写满了幸福。

李坦是凤凰镇酒东村人,一位普通且老实憨厚的农民,却有着一股肯吃苦、不服输的创业精神。多年前,在外务工的李坦被告知父母均患病在家需长期吃药治疗,为了更好地在家照顾父母,无奈之下,他返回家乡,一家人就靠他一人种点地、打零工维持生活,父母的医药费、全家人的生活费压得李坦喘不过气来,家庭生活条件日趋艰辛,他们家成了村里的困难户。

随着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开展,给李坦一家带来了奔向幸福生活的信心。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李坦的家庭状况得到一定的改善。但他清楚,想要摘掉“穷帽子”、不过“穷日子”,不能只靠国家的政策扶持,更要靠自身的努力奋斗。

为了不辜负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也为了一家人能过上好日子,他鼓足干劲,看到帮扶人入户发放的产业政策宣传材料,萌发了种植大棚蔬菜的想法。面对没有技术的难题,勤劳好学的李坦没有被困难吓倒,他积极参加了镇政府举办的特色种养业技术培训班,又主动跟当地的种植大户学习大棚种植技术,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在入户走访时了解了他的困境,邀请了镇农技站的专业人员为其授课,讲解如何科学发展大棚产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坦不厌其烦地请教专家、咨询技术,运用所学的种植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大大提升了种植效益。经过不懈努力,李坦种植的各色新鲜蔬菜直接销往县城各农贸市场和周边乡镇超市,不仅不愁销路,还打造了良好的口碑。凭借着发展蔬菜大棚,李坦一家不仅解决了温饱,手头也有了盈余,日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李坦面对困境,转变思想选择拼搏,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在政策的帮助下,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产业致富路,实现了“华丽转身”,李坦一家的新生活如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李坦成功的经历也深深地影响了当地群众,更加坚定了他们实现共同致富的信心与决心。

“一人富不算富。我愿意用我的所学、能力帮助想通过产业种植致富的乡亲。”李坦表示,现在的成功激发了他更大的创业热情,接下来,他还要扩大种植品种、种植面积,举办培训班,让更多的乡亲都能通过辛勤的汗水来描绘属于自己的幸福画卷。

据悉,为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凤凰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助力乡村种植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