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本报记者 苏 强 本报通讯员 许 坤

版次:A01  2023年06月2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这几年谢家集区营商环境明显有了改善,特别是很多法律服务,为我们企业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提到营商环境的变化,淮南龙胜工贸有限公司负责人感触颇深:“谢家集区司法局秉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整合法律服务职能,认真当好‘法治体检员、宣传员和政策联络员’,切实打造更优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把脉问诊,做好“法治体检员”

“律师主动上门提供法律服务,不仅解答实际法律问题,还帮我们找出生产经营中的风险点,让我们企业发展更有信心了。”采访中,淮南市克坦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道。

谢家集区司法局组织辖区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常态化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通过座谈、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梳理和查找企业经营中的法律风险和易发的法律问题,提出预防风险和解决纠纷的建议,开出“体检报告单”。同时,针对企业提出的实际问题,从多个角度为企业提出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的法律意见及建议,为企业做好释法和政策解读,引导企业依法用工、规范招工,确保做到从源头防范劳动争议。今年以来,区司法局深入辖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活动8次,提供法律咨询20余次,提出法律意见10余条。

送法上门,做好“法治宣传员”

“企业在办理员工离职手续方面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在签订合同时应该注意哪些关键环节呢?”在谢家集区司法局开展的“送法进企业”活动现场,普法志愿者们就企业常见的一些法律风险点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以“八五”普法为抓手,谢家集区司法局以《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民法典》等为宣传重点,“线下+线上”同频共振,线下,深入辖区企业、街面集市等,通过摆放展板、悬挂横幅、发放宣传品、解答咨询等方式,积极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重点就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纠纷化解、人才培训等相关法律问题开展宣讲。线上,依托“谢家集司法”微博官方号等新媒体,高频推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图说详解、权威解读等相关内容,全力推行“指尖上的普法”。今年已开展“送法进企业”法治宣传活动6场次,解答企业法律咨询120余人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1000余份,推送优化营商环境相关内容10余条。

靠前服务,做好“政策联络员”

“以前遇上法律问题,都是企业去找律师咨询,现在法律工作者主动上门询问我们的需求,给我们解答了不少政策和法律问题。”淮南市宏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谢家集区司法局持续做好惠企政策联络对接,指定法律援助律师、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担任惠企政策联络员,化身“店小二”,主动梳理惠企政策,确保政策动态更新,及时做好宣传解读。除入企上门交流对接外,各司法所邀请辖区企业负责人等加入“法律顾问”微信群,及时为辖区企业、商户推送法律法规、政策和相关案例,打通法律助企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力打造“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的法治化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