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报》6月26日9版头条报道

科创,让“错放的资源”归位

安徽日报记者 柏 松

版次:01  2023年06月27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淮南市推进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建设国家级大宗煤电固废物综合利用基地,促进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

曾经堆积如山的煤矸石被当作垃圾简易处理,如今随着科技赋能,煤矸石摇身一变成为价格不菲的陶粒,可广泛应用于工业、民用建筑、桥梁、公路、水利等领域……看似无用的煤电固废物,在淮南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思维下,实现了华丽转身。

近年来,淮南市建设国家级大宗煤电固废物综合利用基地,让煤电固废物这一“错放的资源”变废为宝。

产业集聚,合力开发

——从“废弃之物”到“资源归位”

翻开淮南煤矿的老照片,经常能看到矿井不远处就是高高的煤矸石山。作为煤炭伴生物,煤矸石不仅严重影响城市形象,还造成了污染。而随着煤矸石综合利用,曾经的煤矸石山已消失不见。

“把煤电固废物资源化,让‘错放的资源’归位,化腐朽为神奇。”淮南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资源型城市来说,变废为宝、循环利用恰是转型发展的朝阳产业。

2019年,淮南市国家级大宗煤电固废物综合利用基地被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批准为全国50个大宗固废物综合利用基地之一。2021年获批安徽省绿色发展试点示范基地。

淮南市制定了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实施方案,并在凤台县和潘集区煤矿、电厂等重点产废企业附近设立6个产业园区。

在凤台县丁集园区,东辰集团年产1.5亿块煤矸石保温砌块项目已建成。煤矸石粉碎后进入陈化池陈化72小时,被制作成砖坯后,在焙烧窑经过1000多℃高温焙烧,便成为烧结煤矸石空心砖,应用于墙体支护材料、园林绿化等不同领域,年消耗煤矸石80余万吨。 (下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