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爱土地资源,守护“山水淮南”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强化土地管理工作综述

版次:04  2023年06月25日

淮南日报社严正声明


长期以来,淮南市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未经淮南日报社授权同意,肆意、擅自、无偿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录制发表淮南日报社(含淮南日报、淮河早报、淮南网以及淮南日报官方微博、微信、抖音、视频号、掌上淮南新闻客户端等平台)记者采写的新闻稿件,特别是部分自媒体、政务新媒体不注明稿件来源、原创作者(或者采取隐匿、模糊形式处理稿件来源、原创作者),肆意、擅自删节、修改淮南日报社记者原创新闻稿件,严重违背新闻职业准则和道德,严重侵害淮南日报社版权,严重损害淮南日报社新闻记者权益。

现声明如下:

凡淮南日报社记者署名的文字、图片以及短视频等新媒体形态作品和融新闻作品,版权均属淮南日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各类自媒体和各级政务新媒体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在醒目处以醒目和规范方式注明来源、作者。违者,淮南日报社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土地既为人类提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还给予了人类情感上的依赖。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土地常常让我们眼中饱含泪水。土地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最贵重的物质财富、最宝贵的精神寄托,我们要像爱护生命一样珍爱我们的土地。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诞生,国务院于1991年第一次举办“全国土地日”以作纪念,之后每年举办一次,今年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土地的背后承载着国家粮食安全,还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稳定、生态环境保护等。长期以来,淮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紧扣自然资源工作新定位,明确“两统一”职责,创新党建引领、严守耕地红线、强化要素保障、提升利用效率,为“山水淮南”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要素保障。

创新党建引领,擦亮“自然先锋”品牌

党旗所指,行动所向。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根铸魂,擎旗奋进,紧紧围绕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认真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心系“国之大者”、衷心拥护“两个确立”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在推动业务工作中体现政治要求,形成党建和业务“一盘棋”。深化“一改两为”,认真开展“改作风、抓落实、促提升”活动,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发挥“自然先锋·皖美淮南”品牌带动效应,不断丰富不动产“淮舜登”品牌内涵,培育“土地管家”“良田美景”“自然卫士”等支部党建品牌,激励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改进作风、担当实干、忠诚履职、奋勇争先。近年来,局属1个基层党组织被市直机关工委确立为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2个群体岗被确立为市级党员示范岗;1个集体被命名“淮南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1名同志获评“全市扫黑除恶十大先锋”;“淮舜登”党建品牌荣获市直机关特色品牌党支部。

严守耕地红线,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讲话精神为指引,立足职能定位,严格耕地保护,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一是严格落实耕保任务。坚决扛起耕地保护政治责任,从严从实抓好耕地保护,建立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发挥基层作用,凝聚保护耕地合力,持续加强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的保护,着力构建集约高效、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新格局。二是持续推进耕地占补平衡。组织开展2023年度“进出平衡”方案编制工作,明确耕地转为林地、草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规模、布局、时序。我市计划转出的耕地,主要用于设施农用地、农村道路修建等。三是强力开展“自然卫士”执法百日行动。加大自然资源监管力度,对2022年以来卫片遥感监测发现、巡查发现、近期信访反映,以及上级交办、通报或媒体曝光的违法违规建设占用耕地和非法采矿问题,特别是违法违规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问题和以工程项目建设为名非法采矿问题开展专项行动,依法依规严肃查处违法案件。四是切实做好耕地保护问题专项监督清理整治工作。着力推进自然资源领域耕地保护有关问题清理整治,摸清问题底数,分类建立“问题、责任、措施、时限、标准”清单,逐项推进问题整改。目前,我市已制定工作实施方案,通过对耕地保护涉及到的八类问题“大起底”,确保各类问题能够依法有序见底清零,推动耕地保护全过程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切实履行耕地保护政治责任。

强化要素保障,提高项目用地质效

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的原则,深入推进土地供给侧改革,采取“清储量、去存量、控增量”多种方式,稳步实现土地供应“提效增质”。一是坚持规划引领,保障转型发展。紧扣淮南自然资源禀赋,紧抓城市发展核心问题,高质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工作,多层次提出淮南市城市空间发展对策;精准编制详细规划,全面转向存量空间,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完善功能配置、促进城市集约发展;认真开展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按照提升型、稳定型、收缩型和撤并型对自然村进行分类,356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正在开展。二是提升服务效能,加强用地保障。建设淮南市自然资源要素市场“土地超市”平台,收集整理产权明晰符合规划的存量收储建设用地的相关土地资料,破解“项目等土地”的问题,提升土地出让效率,首批涉及高新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已进驻信息平台;成立重点项目用地要素保障工作专班,会同发改部门完善市级土地要素保障会商协商制度,主动协调落实重点项目用地、规划保障,不断提升审批效能,在全市一季度重点项目“赛马”考评中位居前列。三是推进综合改革,创新土地利用。淮南市高位推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围绕推动采煤预沉陷区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创新实施“农田四变”和农业“大托管”、推进国有企业盘活利用存量土地等7个方面,制定“颗粒化”任务清单,提炼颗粒化任务69项;以淮南市凤台县、潘集区被认定为全国首批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为契机,积极探索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制度创新、模式创新、政策创新和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提升利用效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严格按照市政府印发《淮南市开展批而未供、闲置、工业低效用地全域治理工作方案》的部署要求,全力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工作,逐宗梳理分析批而未供、闲置和工业低效用地的原因,按照“一地一策”“一企一策”的原则,指导各县区园区制定分类盘活措施。一是制定任务清单,强化目标任务。依据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数据,在全面摸排、梳理分类的基础上,逐宗分析原因,建立分类处置台账,按季度分解下达处置任务清单,明确整改目标任务和时限。要求各县区、园区对批而未供土地,每个年度处置率不低于30%;对闲置土地,每个年度处置率不低于25%;对工业低效用地,年度盘活面积不少于2000亩。二是聚焦重点难点,稳妥推进整改。与发改、经信、住建、交通、水利等市直部门和县区政府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市县(区)政府与同级法院建立“府院联动”机制,密切协同,合力推动,采取无偿收回、督促开工、化解征迁矛盾等方式,成功处置部分长期历史遗留的闲置土地。三是强化技术支撑,加强数据管理。为梳理清楚淮南全市范围内批而未供土地的详细情况,积极开展土地批供“一张图”制作项目,依据文件资料建立批地矢量数据、供地矢量数据,并依据两数据统计批而未供建设用地数据(数据内容包含宗地权属、面积、批供文件信息),为今后开展批而未供土地的盘活利用提供数据支撑。目前以田家庵区为试点,正在开展田家庵区建设用地出让划拨基础数据建设。